实施“三名”工程 提升“三个”水平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时间:2021-09-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杨秋夔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干事热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以“名校长”提升学校建设水平。校长肩负带一支队伍、强一所学校、兴一方教育的重任,要把优秀校长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注重“外引”。加大名校长引进力度,严把引入条件,签订聘用合同,保障引进待遇,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家属就业等优惠政策,从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和对口帮扶地区,引进专家型校长,切实带动地方教育发展。加强“内培”。实施校长培养计划,遴选管理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管理干部,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以“校(园)长培训基地校”“名校长工作室”“校长论坛”为载体,总结推广名校长的先进教育思想、管理方法和优秀学术成果。完善校长考评激励机制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实行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制。同时健全考核办法,实行平时、年度、任期三段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校长续聘的重要依据。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在核定绩效总量限额内实施管理干部专项津贴。强化“交流”。支持更多校长进入教育发达地区“名校长工作室”,每年安排一批校长到名校锻炼学习,努力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

以“名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队伍培养得力与否,对整个学校的工作和管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重培养。定期开展班主任队伍现状调查活动,组织引导全市各校在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并定期开展名班主任专题培训,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后备班主任队伍培养机制,注重发挥优秀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采用“新老结合、师徒结对、结对帮扶”等方式,培养后备班主任队伍,让一批名班主任帮助年轻教师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用才。规范完善班主任选聘任职制度,根据本年度教师实绩考核综合评价,通过民主测评、领导考察等形式,把思想道德素质好、工作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师生认同的教师选拔到班主任岗位。重激励。积极开展名班主任年度考核工作,分级对特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从师德师风、建班理念、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并结合考核成绩,对名班主任给予奖励。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名班主任典型案例,“讲好班主任故事”,引导师生拥护、家长支持,营造全社会尊敬班主任群体、支持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氛围。

以“名师”提升科研教学水平。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抓培训。每年邀请一批专家、名师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训,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到名校锻炼学习。定期开展教学大比武、学术研讨、课题研究和示范公开课等竞赛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力量。抓引进。采取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银龄教师等方式,加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设立特设岗位及专项资金用于引进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省市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加大面向全国开展在职优秀骨干教师考核招聘力度,加大面向“双一流”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招聘力度。抓示范。搭建名师工作平台,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实施优秀人才激励工程,加大引进、培养、考核和奖励力度,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年度工作任务清单管理。

三尺讲台,攸关未来。通过深入实施“三名”工程,造就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治校有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育家型名校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氛围,把教育这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为“新征程上的普洱之问”交出优异答卷。(杨秋夔)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