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多举措呵护生物多样性

时间:2021-09-2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周佳艺

云南昆明自然生态系统相对丰富,共有9个植被类型,20个植被亚型,56个群系,118个群丛,分别占云南植被类型的75%,占云南植被亚型的59%,占云南群系的33%,占云南群丛的56%。生物多样性状况总体呈现出“物种较丰富,生态系统类型较多,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特点。历年来,昆明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做好全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出台系列保护政策

2017年,昆明市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聘请驻昆植物、动物、生态、林学等专业人员成立了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委员会,为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印发《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十三五”实施方案》(昆政发〔2017〕39号),指导“十三五”期间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

据了解,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基于国家及云南省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陆续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条例、办法或细则,如《昆明市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修订)《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滇池流域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鸟类行为的通告》《昆明市使用林地植被恢复技术标准及检查验收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等。

划定各级自然保护区6个

昆明市共有各级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占地27864公顷,占国土面积比例1.33%),均成立了保护机构,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十三五”期间,6个自然保护区都编制了保护区规划。

此外,组织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正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和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目前已完成《昆明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

持续开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印发了《昆明市金沙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及时启动金沙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针对“绿盾2017-2020”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排查,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印发了《昆明市金沙江(昆明段)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市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昆明市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方案》等。强化部门协作、流域联动、交叉检查等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捕鱼销鱼的行为。

收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10048种

昆明拥有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全球最大的两大种质库,收集保藏了涵盖我国不同地理单元野生植物10048种,占中国物种数的34.3%。

昆明植物园已收集保存了来自全球五大洲、涵盖中国不同气候带类型和地理单元、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植物资源7000余种(含种下分类单元),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活体植物保育、研究、展示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

开展就地、迁地保护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市持续开展滇池土著鱼、极小种群物种培育增殖工作。

2016年以来,持续开展了鲢鳙鱼、滇池高背鲫鱼、滇池金线兜等放流工作,累计向滇池投放各类鱼种6000多万尾。富民枳这种原本在地球上已野生绝灭的濒危植物,通过人工栽培育苗,现已在富民基地成活6390株,实现了物种的原生地野外回归,有望实现自我繁殖,彻底摆脱濒危状态。

森林面积达1660.37万亩

2020年,昆明市森林面积达到1660.37万亩。在“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增长了3.8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长了11%,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全市1136万亩天然林和5.85万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管护。

此外,实施了林业科技创新工程,开展优良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研究、石漠化治理等一批生态绿化科技攻坚,一些石漠化片区、干热河谷区域的生态植被得到了有效修复。例如,昆明市东川区作为金沙江支流干热河谷的主要分布区域,2016年森林覆盖率仅为31.09%,2020年达到40.55%,年均增长2.36个百分点,生态质量和绿化景观得到大幅提升。(周佳艺)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