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稻浪随风起,收割机械抢收忙。进入九月以来,云南省秋粮收获陆续展开,收割机的轰鸣声、农民的打谷声在云岭大地交织成“丰收曲”;农民脸上洋溢着的笑脸,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岁稔年丰的壮丽画卷在云南各地徐徐展开。
(卢磊摄)
各地秋收陆续展开,丰收在望
在孟连县景信乡勐白村回良老缅小组的半山腰上,颗粒饱满的澳洲坚果缀满枝头,发出丰收的“信号”。据了解,坚果已成孟连县景信乡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预计实现产值达600多万元。
秋高气爽,稻浪成片。在红河开远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老燕子窝村,家家户户忙抢收,产量年年创新高。今年开远市水稻种植面积达6.67万亩,预计水稻产量3.6万吨,产量产值均有明显提升。
“今年,我家种植了3亩黑玉米,每亩能产600公斤干粒,每公斤干粒卖6元,3亩能卖10000余元。”富源县墨红镇三台村委会糯岗村村民李琼梅表示,她打算明年种植6亩,可以多增加些收入。今年,墨红镇1710户农户种植黑玉米8435亩,预计创产值2928万元。
(八宝镇供图)
行走在广南县八宝镇田间地头,机器声“隆隆”。日前,该镇3万余亩“八宝贡米”迎来丰收季。田野里,机械化收割机、动力助力小型收割机一派忙碌景象。此外,传统的收割方式打斗仍然到处可见,勤劳的壮族人民一把一把地把成熟稻谷打到“斗”里面,再装入箩筐挑回家。
(八宝镇供图)
在迪庆香格里拉高原上,青稞大面积成熟,进入开镰收割阶段,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村民们趁着天气晴好抓紧抢收,大家互帮互助忙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22日,云南农垦•云粮2021年丰收节在大理举行。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把稻秆压弯了腰。参会嘉宾们纷纷拿起镰刀走进稻田开启稻谷丰收“第一镰”,拉开丰收序幕。一时间,8台收割机轰鸣作响,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很快便颗粒归仓。
芒市遮放镇贡米也迎来了大丰收。在遮放镇遮冒村连片稻田里,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当地在稻米生产、收割、烘干等环节全部采取机械化作业,刚收割的稻谷马上就完成了装车、晾晒,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有效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耗。
(盈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值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的欢歌回响在云岭的田间地头。2021年云南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261.81万吨,比上年增12.27万吨,增长4.9%,增幅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当前,随着秋粮收获陆续展开,云南秋粮丰收在望。
打造“绿色食品牌”,成效显著
据了解,云南省农产品远销全国150个大中城市、110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已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云南省农产品出口额长年居全国前列。2020年,云南出口农产品323.8万吨、出口额3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8.9%。
(黄兴能摄)
如今的云南,全省上下锐意探索、大胆实践,依托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于2018年,作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为丰富全国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更大贡献。
(黄兴能摄)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4年来,云南农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省一产增加值达到3598.91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十强。农产品远销国内150个大中城市、110个国家和地区。云南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8个“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保持年均16%的高速增长,为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欧 徐子雯 王秋 部分资料综合自云南日报、云南网、都市条形码、曲靖日报、央视网、孟连县融媒体中心 )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