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远:提升人居环境“内涵”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时间:2021-09-2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当头炮”,聚焦“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主动谋、主动干,探索实施“规划引领、双线推进、市场运作、全员参与”,全市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规划引领 一张蓝图管到底

以干部规划家乡为契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村庄规划与厕所改建、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保护乡情美景、留住乡愁记忆。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党组织领导、群众主体、多方参与、技术单位支持的原则,围绕增业、增绿、增治、增收、增文化,减脏、减乱、减差、减危,空间、边界、政策技术管控,定村规民约、定规划成果,群众主体“五增四减三管控两议定一主体”的工作思路,以腾退空间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全市共拆危、拆旧、拆临、拆残4334处,拆除面积达23.8万平方米,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菜则菜”的原则,引导农户利用门前屋后及腾退出的空地、荒地,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复耕复绿面积达5.23万平方米,实现“三堆”(粪堆、柴堆、土堆)变“三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

双线推进 点面结合补短板

立足实际厘清工作思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成“两线”来谋划推进。精准发力守“底线”,治田、治村、治人“三治”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完善长效管护机制6项重点工作,采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步法”,即:强组织、清三堆、收垃圾、畅污水、拆临危、清死角、点缀美、建机制,确保全市422个自然村守住农村人居环境1档标准这条底线不反弹。集中用力树“高线”,以点带线、由线促面“点线面”相结合,将全市自然村分类整治提升,按照乡村旅游精品村、生态宜居示范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梯次推进,既严守底线标准,又坚持高线要求,强调同时发力,同步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市场运作 完善机制抓长效

结合实际探索模式、创新方式,制定印发《开远市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行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格局。向农发行贷款1亿元,整合财政资金1500万元用于全面整治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市级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作为各乡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奖励经费,建立农户“收一奖一”保洁资金筹措机制,通过财政缺口性补贴和农户付费分担的方式,探索乡镇(街道)成立平台公司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运营的市场化模式,在全市58个试点村庄推行村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村公厕保洁维护等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管护模式,先行先试,边运行边查找问题,逐步扩大营运范围,使全市农村都有自己的“物业公司”。同时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制度,实行“周调度、月巡查、季督查”的监督机制,持续跟踪问效,实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将基层干部从农村卫生保洁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用到破解难啃的硬骨头上。

全员参与 激发动力齐上阵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主动谋、主动干,转变作风、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带头作用、老年协会监督作用、巾帼连心志愿服务队示范带动作用、公益性岗位(村庄保洁员、垃圾管理员、公厕管理员等)服务作用、少年儿童“小手拉大手”作用,推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将家庭卫生和房前屋后环境好的农户评定为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户,在门前醒目位置悬挂标牌,激励农户“比学赶超”。建设“爱心超市”,根据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家居是否干净整洁、是否有卫生厕等为农户评分、积分,农户用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发动乡镇(街道)卫生院、乡村医生、驻村工作队员,每月为村组上健康教育课,引导村民自觉革除陈规陋习。探索建立村民互助模式,村民在全面清扫村庄环境的同时,帮助缺乏劳力的农户打扫庭院、清理垃圾。建立市级领导包村联建制度,协调督促乡镇(街道)全力推进整治工作。

开远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