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省特别是普洱市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区低氟茶配送工作正式启动并有序开展,低氟茶有效发挥了‘团结茶’‘民族茶’作用,帮助群众算好了‘健康账’‘经济账’,深受广大群众认可……希望我们以此次低氟茶采配为契机,进一步加深文化交流,密切贸易往来,深化战略合作,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实现以茶促团结、以茶促繁荣、以茶促发展。”8月22日,一封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感谢信越过雪域高原,飞到了云南,飞进了普洱,暖了240万普洱各族群众的心,也进一步坚定了普洱发展壮大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指出,普洱市5000吨普洱茶分批有序进藏,普洱茶以“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呵护西藏各族群众的安全健康,受到西藏当地群众的争相追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可以说,普洱茶进藏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为普洱市大众大量的生态茶产品开辟了新的广阔市场。普洱茶成功进藏的经验告诉我们,品质和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而市场和用户是企业的“生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市场与产业、产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按照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方能在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时间回溯到8月7日上午,由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共同举办的普洱市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启运仪式在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举行,正式拉开了云南普洱低氟普洱茶进藏的序幕。
同饮普洱茶,共叙民族情。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活动、民生工程、政治任务,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更是市委、市政府在“新征程上的普洱之问”中关于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破题之策。如何破解这道题中题?普洱推动普洱茶产业全面振兴步履铿锵。
破题一:生态有机的普洱茶
初秋,走进位于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基地,只见满眼翠绿,修剪整齐的茶树采摘面上,每隔几米就立有黏虫板。茶园里种植了香樟、肉桂、樱桃等不同品种的覆荫树,形成一幅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的立体种植现代茶园景观。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在普洱最早发展有机茶种植,也是有机茶产业的代表企业。目前,公司2300亩茶园已取得了欧盟、美国、日本以及国内的有机认证,并按照GMP食品标准建设了8000平方米标准厂房,设有机茶生产车间、普洱茶生产车间、名优绿茶红茶精制车间,共有10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年加工生产能力4500吨。
近年来,普洱市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按照“高端精品、大众大量”发展路径,坚持“小众走高端、大众推有机、全部做标准”抓品牌、做营销,全力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强市的成果明显——
以普洱祖祥高山、云南龙生茶业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科学制定平台共享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承担机制,实现联盟企业标准、品牌、标识“三统一”,打造普洱有机茶公共品牌,走出一条有机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有机普洱茶产业发展道路。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生态茶园改造、有机茶园建设、茶叶初制所改造提升等工程,大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并制定发布了《生态茶园普洱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及管理规范》以及“普洱市普洱茶十项标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全面推行绿色种植和防控技术,推进有机茶种植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从源头迈好普洱茶有机生态发展的第一步。同时,与国内权威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积极合作开展有机茶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为全市茶企业有机生产提供“零距离”的认证和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全面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有机管理体系,实行全链条监管,严把有机茶产品质量关。
目前,全市有现代茶园面积167万亩、综合产值约300亿元,面积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8个茶叶基地获云南“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认定,居全省第一;澜沧古茶、祖祥等10个产品先后上榜“云南十大名茶”,困鹿山、凤凰窝、千家寨爷号等名山区域品牌正在形成。
破题二:敢闯敢拼的普洱人
“进藏普洱茶质量,不是100分,就是0分。为此,我们做到了监管关口前移和三重检测,抽检人员提前进车间监督指导生产,检测程序首先企业原料送检,成品按批次监督抽检,运输至昆明由省产检院按每30吨一个样抽检,至目前为止,到拉萨的产品合格率为100%。”
“我们主动作为,动员组织茶企业,积极参与到低氟普洱茶生产供应中,以最短的时间、最优的质量保障了产品供应,让来自普洱市的低氟普洱茶亮相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盛会,进入寻常西藏群众的家中。”
“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要真枪实弹干出来的,我们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迎难而上也要干、顶着压力也要干、担着风险也要干,通过‘苦干+实干+巧干’竭尽全力把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进度拼命往前推。”……9月3日,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7次集中学习上,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在交流中总结经验、分享喜悦、坚定信心。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普洱市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的高度,组织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优的服务,保障产品供应。
7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汇报,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成立了低氟普洱茶进藏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在具体推动中,普洱市牢牢把握普洱茶主产区优势和有机茶第一市优势,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定式,积极拓展普洱茶消费市场和服务领域,主动破解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和困局,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把进藏工作作为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
面对茶叶价格低、工作任务重、生产难度大、包装要求严、交货时间紧等诸多问题,全市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以上率下深入推进领导方式变革,把办公室从机关“搬到”工厂、“搬到”生产一线,深入9县1区茶企摸清企业现状、茶叶产量、供货能力,督促指导生产企业怎么干、如何干。另外,还先后4次组织带队到西藏与采购方多轮对接洽谈,多次邀请西藏代表到普洱实地调研健康茶,双方反复磋商合作方式、价格、规模、数量等采购标准。
“普洱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满足西藏群众对低氟普洱茶和健康普洱茶的供应需求,一定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供应工作任务,再创一次千年茶马古道辉煌,再闯一条民族团结之路、经济发展之路、普洱茶健康之路。”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黄奇彪对下一步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信心满满。
破题三:绵延久长的普洱情
9月10日,普洱茶原料实物样制备技术研讨会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普洱茶标准体系建立、如何开展普洱茶特征性指标检测研究、建立完善的普洱茶品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如何建立完善普洱茶质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并作交流发言。中国标准化院、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参加共话普洱茶产业的未来。
这是一场用标准助推进藏普洱茶再完善、再改进的专题会议。
这也是送一杯好茶进藏,做好售后服务文章的回应落实。
事实上,第一批低氟普洱茶进藏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西藏群众的饮茶需求,在西藏自治区和普洱市政府的要求和指导下,普洱代表团为低氟普洱茶的标准制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走访。
在西藏群众的家中,普洱代表团成员与大家细致交流,了解他们饮茶的喜好。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代表团和当地群众一起反复进行试验用普洱茶制作酥油茶的合适时间,以寻找到最适合他们需要的口感。
代表团回来后立即以西藏群众的习惯口味进行了再次调配。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永介绍,该局现已委托10家企业开展工艺调整试验,结合成本控制,重点试验内容为口感调整和降氟含量,力争9月中旬以前完成工艺调整和标准制定工作。
需求侧决定供给侧产品结构。下一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继续修改完善进藏普洱茶质量监管规程,待定点生产企业确定后,对企业进行系统培训,把产品纳入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体系监管,用“四个最严”的要求确保进藏普洱茶的质量安全。
千百年来,产自云南的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一路向西运往拉萨、日喀则等青藏高原腹地,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物质生活,促进了文化交流,更增进了两地之间的民族友谊。
茶马古道犹畅、友谊之歌不辍。普洱茶进藏,定能让这份“普洱情”延绵不绝。(郑璐 徐一丹)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