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白水一中教师潘敏生于1971年4月,家学渊源深厚,祖上几辈都是当地有名望的先生,善书画,能诗文。他从小看着父辈写字画画,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书法这门艺术。上学后,因其写字规范认真,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称他是书法苗子。不幸的是,小学三年级时,一场意外事故导致他听力致残。因残疾而让他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排谴痛苦和孤独,空暇时间,他常常一人坐在昏暗的木窗下,专心致志地练字,为书法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0年9月,潘敏分配到边远山区大坡麻拉中学后勤工作。当时条件差、工作艰苦,但为了学习书法,他每年都用微薄工资订阅书法报刊杂志、购置纸笔,业余期间,一边专心练字一边帮人家写电影广告。
1993年8月,潘敏调入沾益白水第一中学工作。第二年的9月,父亲病重住院。临近开学工作忙,临行出发前,其父含着泪说:“你走吧!好好工作,好好写字,教书育人,做个好老师。”第二天,潘敏得知其父在自己走后一个小时就去世了,不仅泪流满面。父亲的叮嘱教诲,化成了他工作学习的动力。

在白水工作的时间,潘敏业余时间不忘学习,每天早起准时练字,然后在去上班,“自己最大的嗜好就是爱抄笔记,几年下来就抄写了十多本,成家后一心扑在工作学习上,书法临摹学习的习惯也一直没有改变。”自1997年开始,他积极钻研硬笔书法,师从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书圣第54代孙王正良先生,得到先生悉心指导,书艺水平进步很快。为了检验学习效果,他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把写好的硬笔书法作品投寄参加第三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位大奖赛,荣获优胜奖,授予八段。几年下来,各类书法证书就有十多张。

从那以后,书法成了他的专职,学校的黑板报和各类宣传标语制作都由他包揽绘画、书写,乡村文化墙壁题字、春联书写活动他也积极参与。应有关部门邀请,他还参与沾益东风桥文化长廊公益行题字、曲沾大道创文墙体画创作等活动。
尽管深受耳疾困扰,他仍然潜心专心书艺,孜孜追求。在一片赞许声中,他并没陶醉,而是继续努力与奋进。从书法专业的角度,认真研究中国书法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理论,并对中国传统哲学、古文学以及古人书论都作了大量研究,同时将心得体会引申到书法艺术的创作中来。
“观其楷书严谨,点画精到;行书清秀流畅,刚柔相济。书宗魏晋,取法二王,旁涉诸家,软硬兼修,紧随时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豪放之间。”沾益书协主席李爱清对潘敏评价较高,王正良先生更是称赞他的行书“笔画流畅,颇有王书意韵。”

在传统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潘敏书法艺术别具一格,即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更有他个人的艺术风格,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追捧。近年来,省、市、区书法大展中,几乎都少不了他的作品,各种报刊杂志也纷纷刊登和介绍他的书法艺术,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随着学习书法人员的渐渐增加,他的担子也越来越沉重了,但他总是认真教学,把培养学生写好字当成己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朵。云南省硬笔书法协会、云南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历届书法赛中,他的学生分别包揽一二三等奖,他也获得个人指导奖。2020年,他辅导的学生高文竹荣获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云岭杯”中学组一等奖。今年5月,沾益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举办的“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现场书法大赛中,他辅导的学生,有多人获得不同级别的大奖。
潘敏常说:“学书法很难,但是贵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书法学好了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学书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路文清 张见东 胡利荣)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