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祖国未来。云南省普洱市坚持把“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事,持续提升服务师生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搭好“连心桥”。针对学生家长担心“子女暑期学习状态放松”等问题,各地创新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抓好子女暑期学习教育。澜沧县开展暑期“教师敲门——真情服务学生”行动。组建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把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作为重点,通过家访、问卷调查、政策宣讲等形式,分情况、分阶段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教育上遇到的困难问题。
举办“家门口课堂”,开设琴棋书画、文体辅导、党史宣讲、公益伴读、寻访榜样等精品课程,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观看青少年儿童影片,对个别学习相对差的学生提供上门辅导。通过骨干党员教师“家门口”授课、城乡学校党组织结对共建、教师“青蓝结对”帮带等方式,实现结对互助、问题诊断、课题研究、集智攻关、抱团联动。
截至目前,开设“家门口”课堂165个,开展各类授课826场次。江城县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暑期安全教育、亲子阅读、适龄残疾儿童评估、“为民服务办实事,政策宣传进社区”、校园安全排查、美化校园等活动,让学生暑期思想不放假、学习不放松。
当好“助推器”。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论证、精准设计政策,形成实施方案,及时印发实施。目前,全市已评审认定一级校(园)长70余人、二级校(园)长170余人,正有序推进三、四、五级校长职级评审认定工作。
组织各级学校领导班子采取交流座谈、征求意见、摸排调研等方式,了解掌握学校教师工作生活中的需求困难,逐一制定措施予以解决。如:针对全市2020年全国专项招聘到普洱任教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实行“先上岗、再考证”政策,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景东县举办2021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文体活动等形式,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顺利迎接“开学第一课”。西盟县针对一些学校距离县城区较远、档案归档程序繁琐、教学任务重等问题,集中开展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缺失档案的查找、补全,让教师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岗位中。
筑好“引路石”。思茅区针对群众当前最为关切的城区入学问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提升项目工程建设。目前,已有3所学校项目通过验收,3所学校项目完成初验,2所学校项目准备初验,有效增加学校学位供给。
景谷县优化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办理流程,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现场讲解、微平台工作群、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了解贷款政策、流程及注意事项,实现“身份信息录入核实、上传信息管理系统、签订电子借款合同”三步骤即可完成办理。推进“互联网+”服务,开通远程续贷系统,学生登录“学生在线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即可申请续贷。同时,简化还款方式,通过支付宝或POS机即可还款。今年以来,景谷县教体局已帮助2499名贫困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累计金额1952.61万元。(周俊宇 普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