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区护林员: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时间:2021-09-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黄琳珺 徐晓芳

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的山林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累月在山林巡防,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守护,只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清,他们就是一直在路上的乡村护林员。

进入森林防火期,66岁的护林员段贵荣,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后,他带上对讲机、一壶水、防火工具箱,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思茅区思茅镇的四千多亩山林,都属于他的管护范围。

护林员每天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日常巡山管护外,还要向群众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及有关林业政策,提高群众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以及保护重点公益林的意识,及时阻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发生。

林间小道弯弯曲曲通往山顶,十分陡峭。由于走的人少,杂草丛生,脚下易打滑。段贵荣说,平时他们三名护林员分开巡山,管护范围加起来有一万五千多亩,每天行程约二十公里,不留死角。“巡山一天两次,巡护过程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看是否有火情、空旷地方是否有老百姓活动的足迹,要听是否有人说话、是否有砍树和挖药材的声音,一旦发现要及时上报和处置。”段贵荣说,护林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

三十多年的护林生涯中,段贵荣穿坏了上百双胶鞋,遇到过两次严重的森林大火,他们驻扎山林三天三夜才将大火扑灭。

“只要能把绿水青山保护好,把生态保护好,我就感觉到很光荣很幸福”,巡山护林三十多年,段贵荣遇到的危险如数家珍,比如遇到乱砍盗伐的情况,在处理的过程中,村民把他的摩托车轮胎扎破,推下山等等。对于这些危险,家人也有些许埋怨,但他依然无怨无悔。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护林员工作十分枯燥,每天与大山为伴,与林木鸟兽为友。在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闭塞、生活艰苦的林区里,护林员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守护着一草一木。巡山护林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危险,风吹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蚊虫毒蛇更是巡山路上的“常客”,家人也有些许埋怨,但段贵荣依然无怨无悔。

一做林业工作就是三十多年,段贵荣一如既往地对林业有着深情。记者问段贵荣,管护山林三十多年来,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林业资源,是护林人最快乐的事也是护林人最大的心愿。

在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也有这样一群青山守卫者,每年的防火期开始,他们就奔赴山林,利用走村串户、拉家常、发传单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

今年40岁的思茅港镇那澜村生态护林员李家泽,从事森林管护工作十余年。他负责巡护的那片山林,尽管已经走过无数遍,但每一次巡山检查,他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他看来,只有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了,森林才能平安。

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每年的1到5月是云南省森林防火警戒期,身为护林队长的李家泽更是带领队员起早贪黑加班巡护,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加强对入山人员的管理,加强对护林防火的宣传,生怕这片宝贵的绿色出现什么问题。有时会遇到进山挖药材的老人,他会提醒别生火,小心引发火灾。这种随时随地的宣传,可见他工作的细心。

李家泽告诉记者,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最辛苦的,为了防止祭祀发生火灾,要守山巡山,常常从天黑守到天亮。有一次突发森林火灾,镇上紧急组织护林队员前往扑救。由于森林火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植被主要以茅草、灌木为主,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经过连夜奋战,队员们才清理完毕火场。这次有惊无险的扑救行动给李家泽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的巡山护林经历,管护的山头走了个遍,不知走了多少路程,只清楚记得林区的每条小径、每道沟坎,只清楚记得管护区域内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李家泽就是这样,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最平凡、最朴实的行动表达着对绿水青山的无限热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在“十四五”期间更加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回顾过去的“十三五”时期,不论是环境保护,还是脱贫攻坚,生态护林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思茅区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十佳绿色旅游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被列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73.27%。思茅区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不断拓展绿色发展新格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思茅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乡村护林员的默默守护。

据了解,普洱市思茅区共有423名像段贵荣、李家泽一样的护林员,他们长年默默驻扎山间,守护着林区,他们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汗水守护绿水青山,为脚下这片森林筑起坚实的防护墙。(黄琳珺 徐晓芳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