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稻田里,蛙声阵阵,一垒垒颗粒饱满的稻穗挂满枝头;山间田垄,阡陌交错,茶树、咖啡树、坚果树立体生长,一串串均匀大小的澳洲坚果,仿佛在诉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踏清河村是以河的名字命名的村子,这个村子就是早在1997年,从怒江州泸水县和普洱市内异地搬迁到思茅区成立的移民新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869户农户,3248人,聚居着汉、彝、哈尼、傈僳、白族等多个民族,其中从怒江州泸水县搬迁过来的傈僳族占总人口的80%,曾是边、少、小的“直过民族”深度贫困村。而现在却是一个通过当地政府扶持和村民勤劳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眼下,正是澳洲坚果收获的时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忙开了,背上背篓,采摘着这一年的希望。老百姓把这澳洲坚果称为“摇钱树”,一棵生长了近十年树干的坚果树,青皮果产量70公斤左右,产值可达600—700元。村民段胜杨正载着自家的青皮果来合作社卖,他笑着说:“今天捡的这几袋青皮果,又大又饱,品质也是相当好,我家种了40多亩,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坚果的收入已经让生活彻底有了保障。”
”我家坚果有将近八百多颗,四十亩左右,我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经济作物,坚果的需求是供不应求,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段胜杨同其他村民一致对坚果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8年,踏清河村成立了澳洲坚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成后,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启了统一种植规范、统一技术管护、统一采摘时间、统一销售渠道、统一利益核算机制的“报团取暖”发展模式,为踏清河村澳洲坚果产业规模壮大、品质提升、助农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技术到位、管护得当、统管统销,今年的坚果长势较于往年要好。最近几天,青皮果统收价格为10元/公斤。
“2018年建厂的时候产量大概是100吨左右,然后从去年开始,整个坚果产业产量在这个片区已经达到了500吨左右,产值在600万左右”,厂长蔡勇介绍说。今年,澳洲坚果踏清河初级加工厂预计会有1000吨的青皮果,青皮果的价格大概在10元左右,相当于1000万左右的产值。
茶叶、咖啡、坚果是踏清河村老百姓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踏清河村按照“巩固老产业、发展新产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坚果+咖啡”“坚果+茶叶”的套种模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两种优势产业共同发展。全村茶叶种植面积8950亩,咖啡种植面积12180亩,坚果种植面积17700亩,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计划把茶叶转化为有机茶,把鸡放养到茶叶地里面,自然地让鸡给树除草,养生态鸡,种有机茶,”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波才在规划中激动地说道。踏青河村从多方面考虑产业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坚果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种植苗,一年进行二至三次的技术指导,最后公司进行坚果回收,保障村民的销路。
近年来,思茅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找准定位需求,将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公司带动、党员示范、长短结合、林下套种”的方式,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科学发展,昔日的荒山变成今日的“金山银山”,原来的穷山坡结出了“致富果”。(王梅 徐晓芳 鲁海杨 史云班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