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率先实现干支流零水电站、恢复赤水河云南段自然流态。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是我国长江流域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赤水河(云南段)干流全长 97公里,一级支流全长 142.8公里、二级支流全长 84.9公里,流经镇雄县东北部14个乡镇以及威信县东南部 3个乡镇,在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出云南境,出省水质常年保持II类。
《规划》提出,作为赤水河的源头和上游地区,要按照“管控、治理、修复、绿色、制度”的保护与发展总体思路,抓好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将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范。
《规划》明确,要以赤水河为重点,构建保护、整治、修复一体的分类分区保护治理格局;依托主要交通通道,以县城、镇区为重点,推动人口内聚外迁,打造集约高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局;明确保护治理重点区域,规范对产业的准入和指导,稳步调整居民不合理的生态占用行为。
《规划》中提出发展目标,到 2025年,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实现干支流零水电站、恢复赤水河云南段自然流态,重点河段水质明显改善,赤水河干流及出省断面水质保持 II类,一级支流达到Ⅲ类及以上,域内白水江、乌江、南广河水质同步改善。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增强,全面解决矿山矿渣修复、非法捕捞监管、环境基础设施不足等突出问题,重点区域治理成效明显,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
生态功能全面提升,到 2023年,全部肃清流域非法捕捞现象,基本完成硫磺冶炼废渣治理和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到 2025年,两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40%,完成 100万亩竹基地建设。(王秋)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