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五个强化”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时间:2021-08-1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赵现培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于提升群众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楚雄州委高度重视,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落实,着力推动全州10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

强化理论武装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按照州委构建“一十百千”宣讲体系要求,坚持“理论+媒体融合”工作理念,全州各县市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中心)、分中心、所(站)、点阵地,州委宣讲团、楚雄青年宣讲团和各级宣讲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宣讲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进乡镇、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及时有效将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姚安县充分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安花灯、梅葛、坝子腔,常态长效推进“梅葛宣讲团”理论政策宣讲大众化、通俗化。双柏县、牟定县把理论政策编成民歌小调、顺口溜、打油诗等,把内涵深刻丰富的理论做成群众爱吃的“农家菜”。元谋县通过“农民理论家”现身说法,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内容送到寻常百姓家。

截止7月底,全州共开展各类宣讲3656场次、受众达30万余人次。

强化政治责任 “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

10县(市)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上议事日程,加大经费投入,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了既严格对标中央精神,规定动作不走样不变形,又做好结合文、唱响“地方戏”,自选动作有特色接地气。

截至目前,全州建立全国文明实践中心试点1个(楚雄市),省级试点3个(双柏县、大姚县、永仁县),并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其中,楚雄市、大姚县评定为“优秀”);其他6个县市建立为州级试点。全州10县(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文明实践所103个,行政村(社区)文明实践站1104个、文明实践点1202个。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坚持州级抓推进、县(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切实履行好县级主体责任,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形成了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工作格局。

强化制度机制 推动活动深化拓展

各县(市)根据自身特点,打破部门界限,搭建“5+N”文明实践阵地和平台(5即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等5个平台),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围绕提升“动员、整合、引导、服务、创新、保障”六种能力建设,加强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持之以恒的完善运行机制。积极指导楚雄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率先制定工作管理制度、跟踪服务制度、激励回馈制度、督查考核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5个制度,促进工作可持续推进。

强化工作导向 特色项目民喜民乐民聚

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开展志愿服务,培育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群众为主体,广泛发动各方面人员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志愿服务力量。

目前,全州共建有州级部门志愿服务队伍110余支,县(市)级部门志愿服务队伍4920支,乡镇级(站所)志愿服务队伍1030支,村(社区)级志愿服务队伍1098支。10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打造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全州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县城创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总计28740场次。

同时,把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重点办好10件惠民实事,用心、用情、用力地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州各级党组织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4.6万件次;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89万个,投入资金及物资折价23.48亿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六难”问题4905个,涉及市场主体5.66万户。

强化大数据平台 建设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提供“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一整套志愿服务信息化流程,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对接;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积极与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楚雄分公司协商对接,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楚雄市、永仁县已实现与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据的互联互通,其他县市正积极对接洽谈,力争年底前与全省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赵现培)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