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物种摇篮,世界的世外桃源

时间:2021-08-1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周佳艺

文山州生物多样性物种富集,起源古老,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样性起源中心。8月11日,由云南省委宣传部、COP15云南省筹备办新闻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的COP15“世界的世外桃源•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采访行”走进文山。

(三七红籽)

8月11日至14日期间,采访团将深入文山州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一株草(三七)、一棵树(华盖木)、一朵花(并蒂莲)、一个果(蒜头果)、一个经验(世界生态修复经验)”等采访重点,聚焦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世界级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创新,向世界宣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云南。

(金钱槭)

作为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核心区,文山自第三纪以来,古地理环境相对稳定,在全球广受第四纪更新世冰盖侵袭时,植物区系没有发生较大动荡,从而成为全球生物界冰期“避难所”。一些古热带植物区系在这里长期繁衍保存,并分化了许多世界珍稀孑遗植物,存活着数量较多的单型科、少型科、少型属、单种属甚至单种单属,而且单位面积的个体数量(分布密度)极高,因此成为“古老特有植物和古老孑遗植物分布中心”。

因而,文山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称之为是古老、珍稀动植物的荟萃之地,且具有动植物分布的古老性、珍稀性、多样性和完整性的特点,是全国生物多样性及珍稀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也是研究动植物起源、系统发育、分类学及区系学的重要地区。

(马尾树)

采访团首站来到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其面积达34.44万亩,占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85.46%。作为与古第三纪喀斯特地貌最为相似的地区,该地区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喀斯特残留植物。同时,老君山林区也为许多起源古老的喀斯特植物提供了演化的新生境,该地区伴随了新类群和新特有类群产生,形成了植物从古老到进化或特化演变的一个梯度。

因花序似马尾而得名的马尾树,第三纪留下的“活化石”水青树,被列为中国西南极小种群物种之一的云南金钱槭……采访团边行边看,感受自然界的生命不息。

(拟单性木兰)

根据数字统计,保护区有蕨类植物45科100属262种,种子植物188科948属308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2种1变种;IUCN红色名录植物83种;有CITES公约收录的保护植物181种。在众多的植物资源中,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5种,其中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6种,I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9种;有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46种。  

“我们采取先进的技术,通过红外线自动感应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拍摄,即时传输回管护局系统。现计划安装60台设备,设7个广播站,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在日常巡查中,工作人员会对野生动物的数量情况、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文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管护分局工程师杨云介绍,除了对植物生态系统的保护,在动物保护工作方面,管护局也作出了巨大努力。以蛙类为例,去年监测到的总种类为10余种,如今已经增加至24种。

保护区也是人参属的基因库,文山为“中国三七之乡”,三七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文山所产的三七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质量在同行业中亦居第一,这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也有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培育、研究。

(交易市场)

“三七对生态环境有特殊要求,现仅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海拔区间为700至2100米。”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院长辛文锋介绍,三七的药用价值极高,目前学院主要研发其中成药、饮片、保健品、大健康产品等,其中保健品的研发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三七初加工分级)

位于丘北县的三七种质资源圃,三七培育面积达100多亩,育种材料一万多种,形成了巨大的资源库,联系了物种的多样性。“资源圃是三七品种建设的基础,自2009年起,我们开展了大量的三七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及新品种扩繁工作。”文山学院科技处处长陈中坚介绍,“一个育种的培育至少需要3年,从众多的三七育种材料中,我们将挑选出抗病、高产的好苗,从而提纯形成品种,保证三七的物种发展不出现断代。”(周佳艺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