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增强群众幸福感为目标,着力“三破解三提升”,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造福人民、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抓好抓实,全方位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暖民心。
破解“袖手旁观”,提升群众参与度。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原则,广泛征求改造意见。在改造前,召开社区民意调查会、发放问卷调查广泛征询居民意愿,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小区改造。改造过程中,利用面对面交流、“12345热线”等方式,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建立实事评价机制,开通实时反馈渠道,充分提升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率、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引导居民形成环保理念,积极参与绿色小区建设。在改造过程中,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持续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工程咨询和技术指导,使民众有效参与改造,形成绿色社区建设理念共识化,积极选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材料、工艺和产品,在保障老旧小区改造质量的同时,打造绿色小区。
破解“难点痛点”,提升小区舒适感。老旧小区的难点痛点在于历史产权归属纠纷,难以形成统一规划布局,掣肘顶层设计。一些老旧小区产权状况复杂,甚至同一栋楼内的房屋会分属不同的产权单位,由不同的物业机构管理,如原由多家产权单位组成零散住宅楼14栋的临江北小区。对此,开远市坚持“改造一个、管好一个”的原则,通过拆除片区围墙,打通三条“断头路”,将分属不同单位的楼房整合为一个区域。同时,利用2个月的时间详细开展实地查看、入户宣传,对该片区578户进行全面摸排调查、征求居民意见,有序引导临江北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把原零散小区化零为整并引入物业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管理乱、停放乱、卫生乱、安全隐患多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市后续老旧小区改造并同步引入物业管理提供了示范样板。在改造工作中,开远市结合各个小区实际情况,积极盘活现有资源,激活老旧小区“造血功能”。修建公共活动场地、停车场,通过“微循环”的方式对道路、绿化等进行重新规划,利用小地块、边角地,千方百计增加停车位及充电桩,共新增停车位575个、非机动车充电桩160个,进一步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及充电难问题。
破解“无人管理”,提升服务专业化。长期以来,老旧小区私搭乱建情况突出,道路狭窄致扩建困难。部分居民把公共区域变为自己的花园或菜地,甚至私自建盖房屋,影响小区改造。开远市以拆临拆违为工作切入点,通过政策宣传、发动群众等方式,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执法力度,开展整治行动,累计拆除立面、屋顶、公共、院落等各类违章建筑4000余平方米,从而拓宽小区公共休闲空间,并充分利用现有空间修建了休闲庭院、增设休闲座椅、安装健身器材,完善休闲娱乐场所,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亭。目前,共完成小区外立面、屋面、楼道修缮131.6公顷,雨污分流管网铺设9公里,恢复人行道铺设5000平方米,电路改造12千米,新增绿化面积12570平方米,全面改善小区环境。改造工作开展中,开远市把小区配套管理作为改造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强化住建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有效联动,共同研究老旧小区引进物业管理等后续事宜,围绕入户收集居民意见、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及小区自治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明确引进物业管理工作流程与职责分工,进一步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以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强化监管、提升服务的总体思路,推动开远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提档升级。
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有力激发了开远市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有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使老旧小区彻底告别过去的“脏乱差”,“颜值”大幅度提升,广大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见了,群众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得到了更多实惠,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了身边的幸福和温暖。广大居民开始自觉每月按时定额缴纳物业费,积极投身参与小区管理、卫生环境保护。随着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有力推进,居民的休闲空间增多,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楼间绿化面积扩大,健身设施、垃圾分类点等一应俱全,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方便,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开远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办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