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这四个字,多年来一直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胡家屯村胡利荣的座佑铭。因从小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他,硬是咬紧牙关,自学成才,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
1987年,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胡利荣高中毕业,因为从小喜欢书法绘画,便四处拜师学艺。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曲靖分校招生,便毫不犹豫地报了个名额。当时的他,不仅自身残疾行走艰难,家庭经济上也困难重重。学习书法绘画,将来能否有生存之路还是个未知数,家人个个反对。然而倔强的他,克服了身体与学费的双重困难,借款去曲靖函大学习书法绘画,并坚持每周一次的面授。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磨难,终于在1990年学成归来,学习期间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毕业了,面对社会和现实,如何发挥一技之长解决自己吃穿问题呢?胡利荣先是去盘江街上摆摊写婚联、春联,但这仅限于冬腊月,过了年便没生意了。左思右想,他又去摆摊刻章,这在当时还不错,是独行生意。五六年后,电脑刻章取代了手工刻章,生计又成了问题。经朋友指点,他操起画笔,去附近村子给有需要的人画画。在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的同时,渐渐地也有了一点名气,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1996年1月,他突然接到沾益文化和旅游部门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参与农民书画展投稿活动。这次由县级单位举办的画展,他还是头一次参加,作品能不能被官方认可并入展,实在没有把握。经过反复酝酿,他试着创作两幅国画《德泽山高路平坦》《春暖花开》和一幅对联参赛。没想到,竟然全都入展了,还给了150元参展费,发了一张《入展证》。
这次活动,让他倍受鼓舞,于是把《入展证》帖在客厅墙上。朋友来玩,看了《入展证》和作品,个个翘起大拇指称赞,还叫他“农民画家”。这样一来,他更是坐卧不安了。他常想:“乡亲们这么夸我信任我,但我还没真正踏入书画领域这方圣土。”想到这里,他拿出了家中几乎所有积蓄,买了很多纸笔墨和参考书,从此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学习。如何白描起稿、如何分梁统染……都认认真真依着书本的讲解来练习。特别是中央美术学院《工笔重彩花鸟画技法教材》《老年大学工笔花鸟画教材》等书,左看右看,反反复复精研细读并细心揣摩了若干遍,书都被翻烂了。就这样,一学便是四年!
学有小成的他,被更多的人认可。2004年,他参加了沾益政协文史资料部门编写《千年兵商古驿站一松林》,2005年又参与编写《涛声故里一卡郎》。此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完了《沾益民间故事集》《沾益民间木刻古籍》《沾益方言成语集》《沾益方言俗语集》等书的底稿。
自2016年以来,沾益文化和旅游部门举办画展,连年都有他的作品入选。他擅于工笔画,多数题材取自沾益名胜风景,如珠江源、海峰湿地、德泽大坝、花山水库……幅幅充满正能量,让观众在欣赏之际,不觉中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赤子之情。
今年,沾益区老年书画诗词协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举办了书画展。他的国画《党恩颂》、花鸟字《咏梅》都入选了。许多画友书友从微信里发来祝福的点赞。每收到一个点赞,他都紧张半天,觉得自己离实至名归还远着呢。想来想去,还得继续努力,只有努力学习,把自己的书法绘画水平提高到更高的档次,才能不负重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他常说:“残疾是命中所定,无法改变,但是生活在于人为,可以改变。”如今五十多岁的他,早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儿女也都成家立业了,但他仍然自强不息,勤奋努力,每天早晨,听到小学生上学从他家门前路过时,他也立即起床,洗漱后就坐在窗前,像学生一样,写呀画呀……
知识,让他改变了命运的束缚,可以像身体健全的人一样自力更生。他深刻体会到,残疾人要有立足之地生存之道,必须扬长避短,多学知识。(路文清 张见东)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