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玉溪市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出台,通过“产城人”及组织保障等四个部分共十二条措施,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将玉溪打造成“吸引外来人口就业居住第一目标城市”。8月4日,玉溪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措施》的出台的背景意义、具体内容等进行解读。
“以产业聚人”:协同联动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
产业发展既能带动就业,又能集聚人口,是吸引外来人口的先决条件。玉溪首先关注就业岗位的有效供给,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产业发展“三百”工程,打造高质量就业增长极,持续创造稳定的就业岗位,并围绕昆玉同城化发展战略布局,不断拓宽流动空间。
此外,通过构建“四上”企业与小微企业间的合作发展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培育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举措,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加大就业岗位的多元化供给。注重营商环境的营造和城市的营销,创新设立“城市需求清单”,让更多市场主体准确、及时地掌握玉溪发展机会、参与玉溪发展。
“以环境留人”:创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城市竞争力是吸引外来人才的重要考量因素,《措施》从民生细处入手,将城市引进劳动力和人才与配套服务一并思考与推进,确保外来人员尽可能地感受到玉溪的暖暖善意和美好未来。
教育方面,在实现“人人有学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校建设数量、提高优质学校覆盖率、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引进培养名师名校长等方式,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达70%,争取每年培养50名领军校长,从细微处着手,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并开展幼儿园、小学延时服务。
医疗方面,通过新建、扩建市级医院,提升县域医院服务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机制等方式,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养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明确住宅用地占经营性用地比重、探索市场主体建设租赁住房等方式,确保房价在全省主要城市中保持吸引力。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善长租房政策、全面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扩大公积金缴存覆盖面以及按照职住平衡理念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等方式,保障外来人员安居需求。
“以事业活人”:助力个体发展
从长远来看,外来人员最关心的是在一个城市能否找到发挥自身才能的“着力点”。《措施》积极关注个体发展,从助力外来人员创新创业、营造外来人员友好包容环境等方面,持续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
《措施》一方面为创业个人、企业提供综合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通过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努力培育“懂技术会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开展万名大学生留(回)玉行动,为来玉溪求职大学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以及培训服务,全面放开城镇户口迁移政策,优化医保、养老保险参保、转移接续流程,优化档案公共服务流程,探索职称跨区域认定,不断方便外来人员在玉溪干成事、创成业。
提供坚强保障:建立观察工作制度保障政策
《措施》中也明确,由市委常委会按年度听取各项改革措施推进情况汇报,并创新邀请“市民观察员”建立观察工作制度保障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产业强”,《措施》的出台,是玉溪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的具体举措。下一步,玉溪市将以《措施》为抓手,着力构建城乡流动有渠道、区域流动有自由、技能提升有通道、职业转换有路径、乡村振兴有办法的社会性流动格局,提升玉溪劳动力和人才吸引力、整体竞争力,为深化“玉溪之变”建设“一极两区”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周佳艺)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