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普洱市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聚焦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谋福祉。充分利用公共服务场馆,深入挖掘普洱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打造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普洱市文旅局打造“红色内外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以普洱“四馆”为载体,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红内圈”。市图书馆打造“红色讲堂”,举办先进典型、“四史”专题讲座和“颂党爱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图片展,设置“红色书架”搭建“红色诵读小讲台”;市文化馆举办“童心向党·筑梦未来”儿童美术作品展,开办30分钟“红色小剧场”,老中青少各阶段表演群体以传统红色剧目、红色歌曲、舞蹈等形式演出;市博物馆举办“边地星火炯炯燎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普洱红色历史展;市美术馆举办“历史的丰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二是以精品艺术作品为媒介,扩大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红外圈”。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诗诵会,创作脱贫攻坚报告剧《宾弄赛嗨》、大型原创话剧《农民院士》、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花灯歌舞剧《盟誓》、旅游演艺《芦笙恋歌》等现实题材文艺作品261个。《农民院士》全国已巡演18场次,《宾弄赛嗨》先后在北京、南京、济南、无锡、昆明等10余个城市演出。澜沧县形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完成图书馆总馆制建设县级总管1个、乡(镇)分馆18个、村级服务点20个;文化总馆制建设县级总管1个、乡镇分馆20个、村级服务点165个。馆内还开展全面阅读活动、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和各类公益性讲座、培训、展览等。墨江县投入资金30余万元用于碧溪人民自卫军指挥部旧址陈列建设,全面展示1926年墨江地下党在墨江活动的革命历史,把红色旅游融入古镇开发,丰富红色旅游资源。
(杨正元故居 白马辛荣摄)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扩效应。深入贯彻“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和人民共享的工作方针,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结合,举旗帜、兴文化、展形象。澜沧县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拉祜族芦笙舞》等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200余人次;收集整理51位民间艺人档案资料,完成第六批县级非遗传承人与第五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向群众展示展演土锅、手工造纸、响蔑等传统技艺,并展销非遗制品;举办国际博物馆日等系列活动,参与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完成芒洪八角塔、芒埂古井简介说明牌的安装和365户F1传统民居挂牌、286户(处)F2民居及公共建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及公示工作。孟连县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建设,完成6个展区布展,完善文字资料2万余字、图片120张、图文展板上墙70幅、实物补充征集53件;落实“傣族剪纸”、“宣抚司礼仪乐舞”保护传承等非遗惠民实事工程。西盟县完成156位县级传承人的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推荐工作;组织开展2021年“弘扬优秀文化·献礼建党百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国家级非遗项目《佤族织锦》织锦技艺比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非遗图片展等活动;并申报佤族织锦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每年开展“非遗+研学”活动,承接“非遗+旅游”项目,促群众就业增收。
(那柯里 白马辛荣摄)
发展乡村旅游为民助增收。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开展“新征程上的普洱之问”思想大讨论,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打出一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合拳”。邀请“人民文旅观察团”实地调研并组织“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研讨会,成立“普洱市旅游专家智库”,开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研究”重点课题调研,为普洱旅游把脉开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那柯里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墨江文庙、双胞文化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全市谋划推进51个半山酒店项目,新建成2个(累计建成9个),在建13个,前期31个。2021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176.24万人次,同比增长39.63%,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24.98%。各县(区)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让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进一步规范文旅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宁洱县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依托普洱民族团结园、磨黑中学、杨正元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联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示范点,围绕“山、碑、园、馆、寨”相互映衬点缀,着力打造“普洱民族团结园—谦岗村方有富故居(火塘夜校)—那柯里茶马驿站—杨正元故居—磨黑中学”红色旅游线路。各村、寨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搭建各类体验、教育、实践基地,深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资源,抓住“昆曼大通道、思宁发展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等机遇,努力构建“红色+N”的文化主题和产业体系,红色乡村幸福家园、红色家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品牌效益渐显,乡村旅游做活做实。江城县推出涉旅经营户诚信评价、游客30天无理由退货等保障服务措施,给游客创造“省心游”“安全购”“放心购”的旅游环境。
(民族大团结 白马辛荣摄)
开展文化惠民展演架心桥。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立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镇沅县为社区图书室送去主办刊物《茶树王》《金山诗刊》等文学书籍,开展“经典润泽生命好书伴我同行”宣传活动,发放全民阅读倡议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知识、农业种养殖技术等材料3000余份、图书500余册,并利用“流动图书车”为群众开展免费借阅活动,同时设置有奖问答,奖励生活日用品等。孟连县组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工作人员到辖区各村、组开展总分馆制培训146场次,参与培训6760人次;开展《巾帼绽芳华勇做追梦人——致敬新时代的中国女性》《童心的视界——“文津图书奖”少儿类图书推荐展》微信展,举办民族织锦技艺培训班,开展流动图书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6场次,参与群众8000人次。江城县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和图文展,编排及录制普洱市离退休干部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展演,编排江城县健身协会“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普洱市第十届广场舞大赛”比赛及展演节目,组织2021年江城县离退休干部献礼建党百年文艺晚会,开展文化进万家、进乡村、进企业惠民演出11场次。西盟县开展广场舞推广培训班15期,参与培训3500余人;开展“高举党旗励飘扬·文旅红心跟党走”颂歌献给党线上歌舞乐展演9期,点击量2万余次;开展傣族壁画、佤族乐器、佤语主持、佤族舞蹈少儿培训班;创作具有西盟特色的工间操一套,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4场次,参与群众2600余人次;戏曲进校园1场次,让群众享受美味的文艺大餐。(施文艳 周俊宇 普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