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始终把防汛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责任落实到防汛减灾全过程、各环节,细化落实到岗到人,聚力各方力量,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强化预警预报工作。充分发挥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多部门灾情会商机制和灾情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恶劣天气及水情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后,各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积极主动同相关部门联系,及时对可能因强降雨和地质灾害导致受威胁的群众进行紧急转移避险。
及时修订完善自然灾害预案。全市10县(区)均已完成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评审、印发、备案工作,基本形成纵向延伸到村委会、社区,横向扩展到不同的灾害类别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了以全市33个单位为主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防联动机制,签订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合作协议”,市、县(区)、各乡(镇)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防联动队伍初步建立。应急管理、气象、林草、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建立了联合会商、应急联动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工作机制。
做好汛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市自然灾害委员会、安委会及时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汛期、特殊天气自然灾害,以及因自然灾害引发次生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和各企业对重点行业领域的自然灾害防范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下达整改指令,督促责任单位立行立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确保安全。
做好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准备工作。市应急管理局积极主动与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森林消防支队、普洱军分区民兵应急队、矿山救护队、茶城阳光救援队对接,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同时,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工作。目前,普洱市共储备省级救灾物资10个品种74938件,市级储备救灾物资6个种类10余万件,为自然灾害救援提供坚实物资保障。
强化应急救援准备工作。2021年一季度,全市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85场次、参演人员14114人、直接投入经费105.3万元,有效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救援能力。
加强排查,及时掌握动态变化。今年以来,普洱市共安排212名排查人员,排查隐患点1386处,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218处,落实专职监测人员1870人,做到预案覆盖率100%,群测群防网络覆盖率100%,隐患告知率100%。
强化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19年—2020年,普洱市实施的治理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投标的项目有4个,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有7个,完成可研项目2个,未完成可研项目1个。
增强技术支撑,推进自动化监测。与4家专业地勘单位签订技术支撑服务协议,落实38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地灾防治技术服务;加快推进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程与数据库建设,并组织实施2020、2021两个年度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和普适性监测预警点280处,确保汛期运转顺畅。
强化督查指导机制,切实找准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成立各类督查指导调研组深入一线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调研检查;各县(区)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采取领导带队巡查和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确保工作落实。
加强宣传教育,凝聚防灾减灾共识。发放“避险工作卡”和“防灾避灾明白卡”18928份;分散性入户防灾宣传3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3600余人。(臧灵 张琳 王明珠)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