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许雪舟:暖心调解化纠纷 点滴为民显温情

时间:2021-07-2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杨婧瑶 李纹秀

“比起这些,我更愿意去社区,和群众交流……”一进办公室,便听到许雪舟说到。

许雪舟是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而他与检察官的不解之缘还要从1996年说起。那时的许雪舟是一家企业的木工,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律师,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法律专科文凭。从木工到学习法律,他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没有放弃。1996年他参加云南省首届公务员招考,如愿成为了一名检察官。

“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

从检25年里,许雪舟先后在官渡区检察院的不同岗位干过。但在他看来,不管到那个岗位,都要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

在原监所科(现第五检察部),许雪舟长年累月奔波于辖区内的各监管场所,认真履行刑罚执行的监督职责,充当法律统一实施的坚强“卫士”;在办公室、政治处,他与同事们整天伏于案头,甚至是通宵达旦地写各种公文材料,奔走于各部门间为业务工作服务,甘当检察事业的“绿叶”;在原监督办(现综合业务部),他根据院党组和上级检察院的统一部署,带领相关人员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率先在昆明市首家启动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建立起完备的工作机制和机构,被树为昆明市检察系统的标杆;在原控申科(现第六检察部),他带领科室干警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倾听诉求,悉心释法说理,真心扶危济困……就这样多年如一日,许雪舟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笃定坚守着,默默耕耘着。

为了实现检察助力精准扶贫,也为了调查清楚这些刑事被害人家庭是否真正符合救助条件,每年,许雪舟都会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去到多个省的偏远山村,深入救助对象家庭开展调查核实工作,为实施精准救助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也让每一分救助款都用在“刀刃上”。每年,许雪舟还会与同事们一起,辗转云贵川等省的沾益县、鲁甸县、师宗县的多个偏远山村,深入救助对象家庭,实地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救助的被害人家庭中,许雪舟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未成年、老年人、残疾人等救助对象。“我们注重发现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刑事被害人的救助案件;对检察环节的被害人主动实施救助,应救尽救;聚焦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竭力化解社会矛盾。”

许雪舟24年的检察工作实践证明,执法办案始终是解决群众诉求、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2019年,他带领办案组认真办理刑事申诉、国家赔偿等各类案件15件,经过收集案源、筛选线索、确定对象、收集材料、实地调查和审核报批,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7件,决定实施救助14件,发放救助金83万余元,占全省140余个基层检察院救助金总额的五分之一。

“知己知彼,感同身受”

十年信访工作,占据了许雪舟二十五年检察生涯的二分之一。虽然一个小小的接待窗口经常会毫无征兆的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形,有愤然喊冤的、有哭闹诉苦的、有寻求宽慰的、有困难无助的......无论哪一种,许雪舟都热情耐心的认真接待了他们。其中,最令许雪舟印象深刻的便是一盆“栀子花”。

事情还要从昆明机床厂一名退休职工任先生说起。90多岁的任先生退休后租住在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街道办事处金碧商场搬运工大院,金碧社区每月向他发放140元住房补贴。后来因云纺纱厂向金碧社区提供了其名下有房产的信息(实际上,其本人并没有住房),其住房补贴已停止发放了半年。由于厂里效益不好,退休金低,他没钱租房子,生活陷入困顿,也不知道找哪里解决,于是他找到许雪舟进行反应。

因许雪舟曾在昆明机床厂工作过,和老人有共同话题,很快就了解了老人的诉求并联系社区了解具体情况,以便为老人指明解决的方式和渠道。最终,老人的诉求得到了圆满解决。没过几天,老人步履蹒跚的来到官渡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接待大厅,将他种植的鲜花送给了许雪舟。一直以来,许雪舟对这盆花视如珍宝。

“街坊工作首先是要倾听来访者倾诉,有时甚至是群众的“出气筒”。但只有完整认真深入听清他们的诉求,用心的去分析问题症结,结合法律提出意见建议,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才能真正的帮助来访者。”多年来,许雪舟对症施治解决群众问题诉求,真心沟通交流,不厌其烦的作疏导和安抚工作,赢得来访群众的赞许。

十年间,许雪舟牢记从事检察事业的初心,办理的控申案件都做到案结事了,将近800万元的司法救助款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云南省2019年度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昆明市十大法治人物”,荣记三等功一次,“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法干警”“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很多问题都有了推进并解决,工作效率提高了,群众涉法涉诉、信访率等也有了一定的下降,这是我最高兴的。”多年救助,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许雪舟接访了几百件信访案件,无论反映事由大小,他都会真诚用心地去接待。经手的信访件均在规定时限内100%分流处理完毕,做到件件有登记,桩桩有落实,用自己的坚持与心中的无愧做好各项工作,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温暖”,化解所有的“不愉快”。(杨婧瑶 李纹秀)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