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巧家:打好"六张牌" 福泽千万家

时间:2021-07-1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周开权 罗荣梅 王书婷

七月的堂琅大地,生机勃勃,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论在高寒山区还是江边河谷,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中,到处都有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的身影,一片忙碌火热的景象……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打好为民办事“六张牌”,将群众急难愁盼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办好办实,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

打好“教育牌”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富脑袋是前提”,苟兴芝是巧家贝贝教育集团董事长,她有着30余年的幼儿园办学经验,对于巧家的教育发展她深有感触。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阻断代际贫困,巧家在狠抓教育扶贫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30个,新建改扩建校舍5.2万平方米。引入优质名校采取“国有民办混合制”模式统筹办好各类教育,以“公建民营”方式引进优质教育公司投资经营(承办)6所巧家县城安置区公建普惠性幼儿园,拟引进先进的办学模式办好巧家县第四高级中学和巧家县第五高级中学。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12所乡镇幼儿园和1所县级幼儿园开园办学,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打好“文明牌”

“巧家爱国卫生运动搞得好,到处环境卫生都不错,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自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来,随处都能听到市民群众的赞誉。巧家将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紧密结合,持续常态化开展卫生大扫除、市场大整治、设施大完善、环境大美化。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发动1.1万余名党员和9000余名群众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286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00余次、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题的主题党日2100余次,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道路清扫、垃圾清理、家居整理等活动4000余次,为群众解决“微心愿”190个。

打好“健康牌”

“我生病做手术医疗费用共15000余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付了1000多元。”谈起健康扶贫,白鹤滩镇村民李某激动并表示感谢。近年来,巧家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村卫生室151个,配足178个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实施19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进县直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建设,全县192个村卫生室、19所乡(镇)卫生院以及县人民医院均实施医疗机构“三个一”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医保局大力电子医保凭证推广,组织服务队深入城乡社区,帮助留守老人和使用手机困难的群众激活医保电子凭证2万余人,大力开展医保便民服务,办理异地就医备案631件次,及时审核减免报销医疗费用,为患者后续康复治疗、复诊就医提供最大方便。全县组织开展“医疗服务下基层”活动,开展义诊11次、健康讲堂3次,组织129名党员干部到网格区域帮助群众做好疫苗接种预约、信息申报等志愿服务,设置新冠疫苗固定接种点19个、临时接种点1个、机动接种队伍3支,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逐渐筑起了群众健康免疫屏障。

打好“增收牌”

“我们夫妻俩决定去东莞市樟木头镇昱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做操作工,相信到那里能赚到很多钱”。在巧家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招聘会上,蒙姑镇周兴聪夫妇找到心仪的工作后满怀喜悦地说。巧家县将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通过开展专场招聘、引进人力资源公司、组织输出、科学引导等方式,转移劳动力25万余人外出务工。同时,精心规划产业发展,生猪、肉牛、花椒、核桃、草莓、马铃薯、特色水果等“10个万”“10个千”产业基地稳步实施,5.6万亩“洋芋帝国”初具雏形,巩固甘蔗种植面积3500亩,年产小碗红糖2000吨以上,草莓种植面积10000余亩,在沿金沙江、牛栏江片区连片打造“千亩软籽石榴、千亩火龙果、千亩水果繁育、千亩杨梅”基地,并已初见成效。

打好“关爱牌”

“现在好了,公路修到家门口,电灯电话电视机样样齐全,政府还给了低保,感谢党感谢政府……”药山镇荞麦地村民周汉烈高兴地说。全县16个乡镇85家县直单位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实事计划1178条,175个党组织制定民生实事计划590件。县委组织部组建党员服务队深入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帮助4049户搬迁户顺利办理不动产权证;县交通局以“四好农村路”为导向,实施村组公路硬化200公里、“美丽公路”50公里,组织实施马树镇“洋芋帝国”产业示范基地公路,硬化改扩建25公里;县民政局投入城乡低保资金和特困供养资金1.2亿元,保障城乡74508名低保对象和1924名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82万元,救助3121人次,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5人次,开展寻亲服务5人次,护送返乡40人次。

打好“移民牌”

“我们住上了高楼大厦,每月领到了逐年补偿,随后还有机会出去打工”,移民左朝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盼。巧家立足5万移民最大的县情,抓好移民安置社区管理和后续发展。分批次开展移民劳动力培训,为移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加快推进北互通农产品综合物流园、七里服装厂、金塘食用菌加工厂等移民产业先导项目实施,积极开发移民公益性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移民就业。做好移民区便民服务、物业管理,促进移民更好融入新生活。畅通移民问题反映渠道,加大库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县公安局以7个安置点警务室+184个村社区警务室,105名安置点警力+184名驻村辅警+368名治保成员,以“零距离、零跑腿、零顾虑”为目标,强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61处,化解矛盾纠纷697起,解决各类问题1100余个,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移民新区秩序井然安稳舒适。(周开权 罗荣梅 王书婷 巧家县学教办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