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哈尼族青年杨俊华正在指导员工作画。杨俊华2015年回到家乡普洱创办了普洱梵高艺术文化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带动20多名青年创业就业,年销售收入达100余万元。王承吉摄)
就业创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云南省普洱市紧扣关键节点,出台多项“暖招”和“实招”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拓宽渠道搭平台落实政策不打折
普洱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线上线下齐招聘,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畅通企业用工信息发布渠道,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LED显示屏、“普洱就业”微信公众号、“12333”“一部手机办事通”App等搭建招聘信息平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组织开展“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万场招聘进万村”等网络招聘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咨询服务。积极畅通大学生“出口”渠道,做好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应征入伍、到村任职、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见习等工作,大力开发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从严保障就业待遇落实。
市人社局进一步落实“四个项目人员”定向招考政策,推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积极鼓励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大学生、毕业2年内未就业大学生。对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对大学生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大学生项目,经过评审认定给予创业补贴;对毕业困难大学生给予求职创业补贴,向符合享受求职创业补贴的2216名2021届大学生及中等职业学院毕业生,给予每人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000元,共补贴221.6万元。景东彝族自治县组建大学生就业微信群,积极推送各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对有实体经营的创业大学生,直接给予3万元的现金补助。
紧扣需求提技能主动指导强服务
普洱市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技能培训及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团市委争取238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普洱市青年脱贫创业就业专项行动,围绕全市产业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分类分层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重点开展咖啡文化体验、扶贫直播带货、普洱数字经济大讲堂等青创交流培训。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普洱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基地实习、招录就业、招聘就业、劳务派遣等方式,为普洱学院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邀请澜沧古茶、普洱茗上品等合作企业进校举办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畅通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话渠道。
在普洱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地设置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为大学生提供报到接收、档案托管、求职登记、就业登记、政策咨询等服务。对前来报到的大学生第一时间进行信息采集,建立工作台账,实现即报到、即登记、即宣传、即服务。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每月采取电话询问、上门服务等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动态。针对已稳定就业的大学生,及时将就业信息录入大学生实名制信息系统,每半年进行1次跟踪回访,了解工作思想状态,巩固稳定就业;对灵活就业的大学生建立橙色档案,每季度进行1次跟踪回访,了解当前工作状态及满意程度,并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进行优秀岗位推介;针对未就业的大学生,采取发送手机短信、电话专访、入户走访等方式,每月进行1次跟踪回访,深入了解失业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就业援助、岗位推荐、创业扶持等,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推进创业促就业营造“双创”良好氛围
普洱市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团市委借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创业分享会、创业就业专项培训、创业大赛等方式,广泛开展青年创业先进典型报告会、“创青春”分享会、青年创业导师公开课等活动。大力推进就业见习,开展“青年见习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整合机关单位、青创园区等各方资源,开展大学生政务实习和企业实习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
连续举办3届普洱市“天赐普洱·青创未来”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有620余个项目参加比赛,其中大学生项目500余个,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展示和投融资对接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营造大学生“双创”良好氛围。
持续实施创业担保贷款项目,将大学生作为创业担保贷款的优先对象,对接有关部门摸清大学毕业生底数,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协调对接,帮助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行动。五年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02户,发放贷款92346万元,带动19450人实现创业就业,其中大学毕业生6000余人。(周俊宇)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