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刚被群象林中睡觉模样萌翻,两只小象互相打闹画面再次“走红”……近期,云南北移亚洲象持续“霸屏”。截止至6月17日18时,象群总体向南偏西方向迁移7.4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附近迂回活动。独象离群12天,位于象群正东方向,与象群直线距离18.8公里。15头象均在监测范围内,人象平安。
北移亚洲象群出走后,在感叹其成为“国际巨星”的同时,人象共处成为热议的话题。对此,云南坚持“不伤人、不死象”的原则,采取了物理隔离、动态鸣警、投放食物等方式对象群活动进行干预,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村镇、大型城市、人口密集区。
其实,云南一直在积极探索人象和谐相处之道,拥有我国亚洲象最重要的栖息地西双版纳便是代表之一。西双版纳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22.8万亩,为亚洲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西双版纳在全国最早开辟“大象食堂”,成功打造了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的样板;在全州范围内为野生动物肇事购买商业保险,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区域首个“老挝跨境亚洲象保护区域贫困少数民族村寨生态示范村试点项目”的实施,还为推进“中老边境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中老边境生物多样性走廊带”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0年,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控预警平台开始试运行,以选定的区域为试点,建立以红外相机监控、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广播系统预警和特定人群手机App预警信息发送为一体的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从监测识别大象到发出预警,只需12秒,及时向监控范围内人群发送亚洲象活动信息,减少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目前,前端设备建设分布(579台红外相机及181套智能广播,21台智能网络球型摄像机)涉及12个乡镇,38个村委会,115个村小组。
而此次亚洲象最早北移之地普洱市,早前就探索“大象食堂”的模式,通过在远离村民生产生活区域,连片种植大象喜欢的食物,让亚洲象在相对固定区域内活动,村庄内还装设了100多个帮助防象的太阳能路灯;在野象经常“到访”的小学门前,装设长24米、高3.2米的钢铁防象护栏,将40头亚洲象与164名学生分割开,成为中国首家设有防象设施的小学——纳吉小学。
据悉,为确保亚洲象北移过程中人象安全,省级指挥部要求稳步推进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常态化制度建设;统筹安排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专项经费;向昆明、玉溪、西双版纳等7个州市林草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专家和现场指挥部人员,针对独象及象群迁移路线开展实地踏查,研判路线,科学研提助迁方案,评估独象肇事风险;要求峨山县密切关注象群动向,做好应急准备,保证象群迁移通道畅通,确保沿途村舍群众和象群安全。系列妥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象冲突”,也为这个过程总体可控提供了有力保障。(杨婧瑶)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