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邦唱雄歌 源头注活水——云南省烟草公司帮扶镇雄县脱贫攻坚项目督导组群像

时间:2021-06-1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庄浩 王东丹 张晓莎

4月30日上午,云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镇雄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被表彰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之一;由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出在镇雄驰援的付伟涛、迟焕飞、申华3名同志被表彰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镇雄,乌蒙北麓的一片毓秀之地,史称“大雄古邦”。

这里,曾“天断不闻阳雁过,云深只有岭猿知”。

这里,红军曾打响壮怀激烈的乌蒙回旋战,在敌人的围追堵截间彻底突围,直趋滇东,打开了继续北上的局面。

这里,曾有56万贫困人口,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县,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数万名干部扎根乡村,带领群众,发动各级社会力量,历时八年,以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反贫困的胜利。在镇雄的后扶贫时代,一个团队的驰援,犹如一支生力军,在雪中送炭,在锦上添花。夯实根基,筑牢返贫的防线。

他们在镇雄奋战了两年,依然坚守。

赤忱之心,天地可鉴。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非知之艰 行之惟艰

2019年初,省局(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战斗号召,捐资3亿元采取“项目+资金”的集团帮扶模式,助力镇雄脱贫攻坚。于是,有了一个由省、市、县三级烟草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督导团队。

叶劲松,曾在镇雄县、昭通市两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工作多年,后任省局(公司)离退办主任,对昭通情况熟悉,且有广阔的人脉资源。省局将其安排为帮扶昭通脱贫攻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最合适的骁将。

在项目启动前,他将年迈多病体弱的母亲送回老家给妹妹照顾,带领全体驻点督导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

由于诸多原因,项目实施变更多、变数多、难度大。叶劲松带领大家,把大量的时间和工作精力放在项目建设一线,深入调研了解情况,上下协调解决困难,事无巨细指导工作,确保项目规范有序推进。

最终,针对镇雄县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最吃劲最困难的领域,帮扶项目确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易地扶贫搬迁“一配套两支撑”。经9次修订、2次调整,共同研究确定基础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四个大类23个帮扶项目,分布在东西南北15个乡镇(街道)28个项目点,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4757户、68100人。项目督导组需要对每一个项目实行全面投入、全程跟进、全效落实。

“紧盯需求、补强短板,着力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等基础民生问题;聚焦产业、增强后劲,全力做好别人不愿做的事,将84.98%的帮扶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既然来了,就只有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协力打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镇雄典范,用过硬成果支撑脱贫攻坚战略大局。”叶劲松说。

叶劲松经常在彝良和镇雄调研指导,追踪督促项目推进,积极汇报争取市县两级开展联合督查、专项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全面进行整改落实。

“每个项目除了相应的明细和台账外,还有整个实施过程的清单,资金用在了哪里、如何使用、效果如何,都一目了然。”

驱风为马 披虹为裳

风,可以吹乱头发,吹不动一颗坚毅的心。雨,可以肆意拍打脸颊,无法阻止寻路的眼睛。路,可以荆棘丛生,沼泽泥泞,无法羁绊执意行走的人。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镇雄县帮扶项目督导组组长付伟涛,之前一直在曲靖工作,从读书到工作,没有到过镇雄半步。

2019年4月,付伟涛被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告知,需到镇工作。通过百度搜索,他才第一次知道“大雄古邦”、“鸡鸣三省”、“赤水河源头”。知道这个171万人口的县,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重点发展地区于一体。

有人认为,督导就是做样子,走形式,这是最轻松惬意的活计;有人认为,捐资方还盯着项目的落实和进度,就是对人的不信任,就是苛刻,就是吹毛求疵。

但是,付伟涛认为,3亿元资金是关乎几十万贫困群众的“致富钱”“良心钱”,每一分钱都是一份责任,只有“政企携手、同心同行”才能将好事办好。坐在办公室等汇报、遥控指挥,不切实际的指手画脚注定不能成事,只有虚心、耐心、真心,才是协作协力最好的“润滑剂”“粘合剂”。

由是,项目现场,有了他们一枚枚细致踏勘的足印;有他们一次次披荆斩棘,手抓带刺灌木、脚踩青苔崖石的艰险;政府部门,有了他们一趟趟主动登门沟通协调的身影;讨论会场,有他们一声声面红耳赤各持己见的竭力争执,也有一幕幕找到共同点的释怀欢笑。

两年来,他化解了前期因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不同产生的误解,又慎重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建议;相关责任单位从“不理解、有误解、不配合”到“主动规范、全程沟通、通力协作”;供应商、施工方从“传统粗放、干完就成”到“主动接受监督、规范细致做好”。

只是,百度地图没有告诉付伟涛及他的团队,督导的项目从东到西的距离近百公里,从南到北50余公里。跑完一遍所有项目点,需要一个星期,而且,需要早上出发。晚上回来,常常已接近凌晨。

所以,他们常常需要驱风为马,披虹衣裳。而付伟涛家里,有夫妻共同的四位老人需要照顾,有两个孩子需要照管和辅导,这一切,他都全部甩给了妻子,常常一两月才能够回一趟在昆明的家,除了愧疚,无以安慰。

山河远阔 人间烟火

作为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一员,80后迟焕飞曾两次被选派到省局(公司)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相继参与了省局(公司)对口德宏州阿昌族整族帮扶、丽江宁蒗县挂联帮扶,主要负责起草省局(公司)相关汇报材料、调研报告、工作方案等文秘工作,他先后20余次深入德宏、丽江调研,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4份。这一次,他是省局(公司)帮扶昭通市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学习借鉴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办法,迟焕飞与市扶贫办共同参与制定了项目资金监管、项目建设督导管理相关办法及彝良、镇雄两县的相应实施细则。他通过深入调研,多次撰写调研报告,参与指导完善两县项目实施方案,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支撑。细致完成调研指导、文件流转、专报编辑、报告撰写、大事记整理、档案管理等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及相关材料50余份。

作为土生土长的昭通人,迟焕飞说能够投身到脱贫攻坚大决战的主战场,无疑是自己人生的荣耀时刻。山川历历,山河远阔,他忘记不了在镇雄与青山细语,与冰雪会晤,与风寒握手的点滴,更难忘记群众的期盼的眼神,奋力脱贫的干劲,以及对一粥一饭的珍惜,那是铭刻在其心间的人间烟火。

黄宏光是昭通水富市人,在昭通市局(公司)企业管理科工作,因为有项目管理师、工程师的专长,在近50岁的时候,成为了镇雄项目督导组成员。接受任务后,黄宏光及时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烟草行业规章制度及扶贫业务知识的学习,准确把握各级政府与烟草行业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的结合点,勤于思考和发现烟草帮扶昭通市脱贫攻坚项目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云南综合评标库专家对招标案例了解较多的优势和多年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主动为领导决策建言献策,提供政策依据,当好参谋助手。

他发挥个人从事20多年项目管理经验和专长,结合镇雄项目建设实际,以行业规范管理要求为前提,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帮助指导下,加班加点查阅档案资料,学习上级文件,拟写了《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帮扶镇雄县脱贫攻坚项目及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并经县领导小组审批下发执行,明确了项目实施程序及资金管理要求,确保了项目的规范实施和资金安全使用。拟定、编制帮扶项目投资计划、完成计划批准文件,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审批,项目招投标,工程开工、实施、竣工管理文件及验收档案目录,梳理问题清单、项目工作简报和督导报告工作流程。

从人生地不熟,到既是帮扶项目督导人员,也是项目实施单位的亲密战友,更是施工单位(供应商)的服务人员,黄宏光所付出的是冬季冒严寒、夏季顶烈日,一个多月才能够回一次家的代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选址、工程进场放线、施工方案变更核实、工程计量、工程验收都坚守现场开展督导工作。黄宏光一直认为,发督导函到落实需要一个过程,还不如在蹲在现场与施工方争论、磨合,找到结合点,现场解决问题。所以,在碗厂的水利工程实施期间,他摔了两跤。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工作需要,随时赶往工程建设地。如今,项目涉及的15个乡镇,他熟悉得就像自己的家乡。

在出色地完成好镇雄项目督导工作任务的同时,黄宏光还根据彝良项目工作需要,服从市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帮助指导解决彝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申华,是镇雄县局(分公司)财务管理科副科长,2019年5月,抽调参与项目督导组工作。

为加强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效益,申华及时与县直相关部门协调,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开设帮扶资金专用账户,银行预留印签增加资金监管员印章,账户由县扶贫办、项目督导组、开户银行共管,切实做到项目资金专账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帮扶资金的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根据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因工期长以及项目整改等导致资金不能按时拨付而闲置的问题,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及时协调县领导小组与开户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协议,将存款利率由0.3%提高到1.05%,增加帮扶资金闲置收益,填补项目变更的一些资金缺口。他准确把握项目实施进度、审核程序及资料的规范性,对不符合规定支付范围的资金与各单位及时沟通协调,说明原由,一律不予以审批。对于符合规定应予支付的资金按规定进行及时审批支付,加快资金审批拨付时间。

以前的工作可以准时上下班,周末有休息,自参与项目督导后,时间节奏全乱了,加班成为常态,短暂的休息还不能远行。所以,他的妻子的昆明做医疗手术,他都无暇护理,只能委托亲友。他的孩子中考,他未陪考。孩子到建水读高中,他从未去学校探望过。连70岁的老母亲,也只能在申华的哥哥家生活。

时光知味 岁月沉香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一个人的奋斗,总会见曙光。一群人的奋斗,总会有艳阳。

早在去年,镇雄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的12所幼儿园和学校的孩子们就用上了一应俱全、质量过硬的教学设备,不用担心搬迁后的就学。

6个搬迁点的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齐全,家门口的诊所让看小病不再翻山越岭。

碗厂13公里外引来的清清山涧水,滴滴见真情,引进了家接进了厂,近12000人喝上了放心水。

在母享镇海拔1050m的河谷里,377个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布,农户报名认定,菌棒逐一入棚上架,小香菇已成为大产业。

7个乡镇的山坳里,8个生猪代养场工地上,33栋现代化猪舍拔地而起,能自动化喂料供水清污,有地暖有环控,可代养生猪79200头。

因为一群人,亲吻过山川,所以山川如酒,旷世温柔。因为一群人,俯身过土地,所以,草木葳蕤,未来可期。(庄浩 王东丹 张晓莎 图/文)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