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儿自受难到昨天,都是很解脱很达观的。你的儿子是世上最刚强、有志气的人,他只知道人类,只知道社会,完全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习气……”在红色传承教育馆展厅一角晕黄的灯光下,一份洋洋万言的《狱中遗书》跃然纸上。
(王德三留下的《狱中遗书》)
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抱定了为党的事业、为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献身的决心,写下了这份感人至深的万言遗书。同年12月31日,王德三在昆明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近日,由云南省委网信办主办、乐云网承办的“共庆百年华诞·云南百城百人网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大理州祥云县启动。媒体采访团一同走进祥云,探访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华夏英杰、一门三雄”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建造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幢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带花园的四合院,距今已有127年的历史,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厚重。被誉为“华夏英杰、一门三雄”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三人就出生、成长在这里,并从这里走出家乡,走向全国各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
王复生1896年出生于祥云县,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是云南籍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等地积极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王复生是门头沟最早的革命播种人。
1922年秋,王复生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到陕西华县、绥德和云南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党的组织。与此同时,王复生引领自己的两个弟弟王德三、王馨廷先后走上革命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王复生遵照党组织的安排,在齐齐哈尔、讷河、黑河一带,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组织抗日活动。1934年底,王复生出任《黑龙江民报》社社长,他以笔作刀枪,把敌伪报纸变为宣传抗日,播撒革命火种的阵地,把手中的笔变为与敌人搏斗的七首和投枪,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
1936年6月,王复生不幸被日军宪兵队逮捕。日军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但王复生视死如归,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同年8月15日,王复生在齐齐哈尔被日军残酷杀害,牺牲时40岁。
王德三1898年出生,是王复生胞弟。1921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并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他在北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至1925年之间,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王德三先后到陕西省华县咸林中学和绥德第四师范学校,以教书为掩护,在陕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建立党、团组织的活动,曾任共青团陕北特支书记、中共绥德特支书记、陕北地区党团混合地委书记。王德三以满腔的革命热情,点燃了陕北最早的革命火种,他培养的党、团员散布在陕北各地,成为红色火种,点燃了无数不熄的革命火焰,为陕北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大本营奠定了基础。
(讲解员为参观群众讲解)
1925年秋,王德三回北京大学复学,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参与领导了北京的工人运动。1927年2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的王德三受党指派回云南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临委、省委书记,是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复生曾穿过的衬衣(复制品))
在王德三等中共云南党组织领导下,云南革命运动出现了新的形势。全省成立了统一的学生联合会、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工会等组织,同时,还派出中共党员到滇军中做士兵的工作,为以后党开展工运、农运和兵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烈士故居一角)
王德三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少数民族工作。在任中共云南临委书记期间,在省临委设置了少数民族问题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开设的第一个研究和领导少数民族的机构。他主持制定的《少数民族问题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他于1927年写的《苗夷三字经》,是中国共产党首部民族工作文献。
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王德三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狱中遗书》。
(烈士故居一角)
王馨廷是王复生、王德三的胞弟,14岁就到京师四中求学,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中,被宪兵、警察打伤,吐血成疾。1923年,王馨廷随二哥王德三到陕西咸林中学,后到绥德四师,边读书边养病,继续配合支持王德三进行革命活动,由于旧伤复发,王馨廷16岁便英年早逝,安葬在陕西省绥德县的文屏山(现二郎山),并立墓碑。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在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列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四个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之一。
(讲解员在红色传承教育馆讲解)
在烈士故居前,由文化广场、展示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和办公室组成的红色传承教育馆,布展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解放后共30余年,通过教育和引导参观学员重温红色历史,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过祥云县米甸镇黄草哨时留下的小册子)
“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三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为了真理、为了正义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祥云县“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管理中心主任王锦琼介绍,自教学基地2012年成立至今,已接待了将近28万人次。为了将革命先烈的事迹、红色故事带到学校,带入乡村,带到群众中去,基地把先烈故事制成光碟,分发到各个地区、学校,让大家了解英雄不仅仅是在电视剧里面,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如今,王复生、王德三的故乡祥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一辈共产党员们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也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张丽君 文/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