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千亿台阶 云南文山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时间:2021-06-0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周佳艺

文山是云南最早的革命老区,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血脉赓续流淌。6月7日,在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州专场上,文山州委书记陈明表示,文山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千亿台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正处于蓄势待发蝶变跃升的关键阶段,将紧绕“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定位,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推动全州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文山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是云南省4个整州贫困的州市之一,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山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数字统计,文山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3亿元,5.3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年人均纯收入由2815元提高到11542元,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8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5.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

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千亿台阶

文山把发展产业作为强州之基、兴州之本、富民之源,树牢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坚定不移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积极延链补链强链,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特别是绿色铝产业异军突起,魏桥、神火、中铝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地,以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推动全域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十三五”末,文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6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85亿元,年均增长9.1%,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排名从2015年的第12位晋升到2020年的第10位,进入了第一方阵。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文山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等“两新一重”,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实施“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8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年均增长11.6%。

云桂铁路贯穿全境,实现了从“路无寸铁”到“一步高铁”的历史性跨越,使文山成为云南省率先进入高铁时代的州市之一。从文山自筹资金、自建自营的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平文高速)到蒙文砚、广那、文马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62公里,是“十二五”末的1.7倍,“县县通高速”目标即将实现。

砚山机场开通航线13条,5个机场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行业规划。从全州第一座大型水库德厚水库,到全国第一个省内直流送电工程富宁500千伏换流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文山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适应的根本性转变。

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文山一头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一头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素有“滇桂走廊”美誉,是云南通往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最近最便捷的通道,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文山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正从昔日封闭的末梢走到了开放的前沿。

一方面,文山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税、国有企业、农业农村、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活力持续释放、潜力全面激发,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另一方面,坚持做好“沿边开放”和“转身向海”两篇文章,借助南博会、东博会两个国家级经贸交流平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龙、田蓬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砚山海关“两仓”建成投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十三五”期间,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793个,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2276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把绿色作为文山的自然本色、生命底色、发展主色,文山加快建设北回归线上“喀斯特绿洲”,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实施滇东南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项目,培养了一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相互发展的产业,加快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态健康转变,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此外,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推进绿色文山建设,扎实抓好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和河湖库渠保护,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等重点工作,文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鲜,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探索实践了“六子登科”(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砚山、西畴获批建设国家石漠公园,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3%,西畴县三光片区50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和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主要来源之一。

边疆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历史性改善

2015年以来,文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州人均GDP从2015年的1.84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38万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09元和12001元,年均增长7.3%、9.3%。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31.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26.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26.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达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四个诠释”创建方法得到国家民委充分肯定,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文山样板”。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开展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推行村级“减岗增薪”,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坚实。

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立顶格严管、顶格关爱“双顶格”管理和“挂职干部任职用、二线干部一线用”用人机制,以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推动巡视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文山州被列为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全国试点。坚持严的主基调,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保持铁腕反腐高压态势,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坚决清流毒、肃影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优化。(周佳艺)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