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千百年来,滔滔红河水不竭润泽着哀牢山两岸,广袤红土地养育着勤勉躬耕的红河儿女,一幅辽阔壮美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回望“十三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2020年达2417.48亿元,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三位。
展望“十四五”,全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今年一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7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开门红”。
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规模,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多元市场主体并存的制造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名扬海内外,弥勒市、建水县分别成功创建为全国、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
202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03亿元,居全省第4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产值分别完成564.4亿元、983.75亿元,均居全省第3位;新增4A级旅游景区7个、累计达14个,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82.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31.3亿元,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4位。
综合交通实现重大突破
从百废待兴,到如今红河大地天堑变通途。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45公里,居全省第3位,“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即将实现。
沿边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1993年河口口岸恢复开通,2015年云南首个综合保税区在蒙自封关运行,2019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挂牌落地,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引领、红河综保区和蒙自经开区为重点、昆河经济发展带为纽带的开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民族团结进步局面更加巩固
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0年签订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一首《阿波毛主席》唱响大江南北,一曲《长街宴》唱出多彩民俗风情。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哈尼古歌》成功亮相米兰世博会,舞剧《诺玛阿美》亮相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艺术节,电影《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等文艺作品荣获全国性大奖,音乐剧《爱如星火》、舞剧《流芳》全国巡演,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创建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后,红河州举全州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91.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6.22%到全面清零;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79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58万人通过易地搬迁实现“挪穷窝”“置新业”,18.86万户农户通过危房改造住上安居房,拉祜族、布朗族2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红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13县市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
绿色成为发展最鲜明底色
生态创建深入开展,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成滇南绿洲生态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等15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屏边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1个,13县市全部创建为“天然氧吧”,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二个“天然氧吧城市”,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7.32%,生态环境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摘除劣V类水质帽子,滇南中心城市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7.5%以上。
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全州5个县城、8个特色小镇分别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特色小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取得成效,13县市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
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截至2020年底,全州基层党组织已发展至16767个,党员近23万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促强边固防深化拓展,党建引领街道析置,以“市民吹哨、多元响应”为特点的蒙自全国城市党建示范市工作成效明显,“智慧党建”红河模式走在全省前列。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聚焦“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努力把红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
做优存量与做强增量并重发展工业,努力成为云南建设工业强省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突破13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按工业的理念和规律做强农业,打造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3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和优质畜禽供给基地以及石屏豆腐、蒙自过桥米线等若干具有红河特点的“绿色食品牌”特色冠军,打响面向“北上广港”绿色食品牌。到2025年,力争实现现代农业与加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
文旅融合打造云南旅游新品牌,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小镇,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形成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化旅游品牌、质量和影响力,引领云南高端旅游新方向。“十四五”期间,力争接待游客量和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达2000亿元以上。
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
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引领“三区联动”,加强自主性、原创性、集成性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引进贸易和投资新主体,将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建成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坚持兴边富民与强边固边相结合,打造沿边城、镇、村靓丽风景线。到2025年,力争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翻一番,突破100亿美元。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深化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力争13县市全部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持续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提升,深入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力争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张丽君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