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德厚水库是一处藏在山水间的“桃花源”,这里一顷碧波、满眼绿色,湖岸山地连绵起伏,处处有着山水和谐的生态美景。
德厚水库是一座以城乡生活供水、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建设由大坝枢纽工程、防渗工程及输水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德厚水库建成后年平均总供水量9449万m³,将解决22.44万城乡人口饮水困难、9.28万亩农田灌溉及马塘工业园区(省级)、平远农产品加工园区(州级)用水问题。工程的兴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边疆民族团结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山州水建办副主任、文山州德厚水库建管处副处长张金耀表示。
据了解,德厚水库工程建设征地涉及文山市马塘、德厚、红甸3个乡镇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征收土地总面积14150.65亩,其中:水库建设影响永久性建设征地11412.95亩,临时性征地863.51亩,5个搬迁安置点征地1874.19亩;生产安置人口为3222人。移民搬迁安置涉及马塘、红甸2个乡镇3个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1009户4609人(不含待观区浸没影响居民40户180人),规划建设5个移民安置点对搬迁人口进行安置。
其中,花庄安置点规划安置移民73户。目前实际安置移民52户243人,均来自于8个搬迁村寨部分移民。总用地面积112.4亩,建设内容有土石方平整、道路、电力、给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通过文山市促进水电移民搬迁安置的系列举措,真正让移民观念实现了从“要我搬迁”向“我要搬迁”的转变。
打造“美丽家园、小康库区” 做好水电移民“后半篇”文章
德厚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在编制之初就遵循了“在国家整体移民政策框架下,切合当地实际”的总体原则。在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方案过程当中,市人民政府提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健康生活宜居地的规划思路,对移民安置点的场地规划预留了庭院经济用地的安置方案,即在宅基地范围内配置了150平方米的庭院经济发展用地,庭院经济发展用地作为农用地配置,安置点的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用地指标,将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成集居住、特色种养殖业、特色加工业和现代农业观光等一体的的示范区,通过多种手段提高移民搬迁的收入水平。通过扩大安置点的场地,配置相应数量的生产用地规模,为老百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如今走进花庄安置点,只见每家每户小楼外观整齐划一,院子里,移民种上了自己喜欢的绿植,蓝天、绿树、鲜花与整洁的村庄相映成趣,好一幅洁净亮丽、文明和谐的美丽新农村画卷。
据了解,着眼于文山市人民政府对马塘镇“打造文山城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库区安置点规划发展特色旅游,花庄安置点依托紧邻的后期扶持桃园项目,规划打造桃园休闲小镇,移民户发展旅游业和餐饮业;杨梅山庄安置点规划饮食一条街两边布局发展餐饮业;播烈安置点依托彝族特色风情小镇设计理念进行规划,移民户发展旅游业和餐饮业;马塘集镇安置点结合马塘集镇的优势,移民安置房一楼为商铺,可通过经营或出租商铺直接受益。这些规划的落实将实现搬迁户稳定持久的资产性收入,保障生活必须的经济来源。
探索民主化管理 多举措避免回迁反弹
为了让移民们搬的安心,住的舒心,指挥部做好前期安置点规划设计,提供经济、实用的自建房条形浅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基础形式,推出苗族、彝族、壮族不同风格,面积大中小的多套户型,会同设计、监理和行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按照各安置点行政区划,组建移民自建委、监督委,全面采取民主化管理模式,自行组织移民自建房的施工队、材料、监理选定以及建设过程中的日常管理,让建设区移民参与建设、参与管护工作,尊重移民意愿和知情权、参与权。
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期,涉及移民关心的建设项目,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质量监督,搞好项目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以上措施,既保障了工程质量,又充分激发移民建房积极性,极大推进了安置点和移民自建房的建设进度,各安置点基本都实现了安置点场地按期移交、移民自建房按期完成、移民户按期搬迁入住的良好局面。
由于山林地界、矛盾纠纷、村庄分散、民族种类习俗等原因影响,库区移民原住地村庄拆除难度极大。为加快移民搬迁,指挥部扎实做好村庄拆除前的群众思想和宣传发动工作,提前安排拆除村庄范围的断水断电作业,集中优势力量,会同公安、城管、乡镇预备应急、移民干部、施工单位等部门和人员,邀请政法委、纪委人员现场监督,在完成补偿兑现和签订搬迁安置协议的前提下,强力组织推进库区各搬迁村寨的拆除。
通过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参与部门通力协作,德厚水库涉及原住地搬迁的976户房屋和村庄学校、水电、生产生活设施仅用6天全部拆除,按时完成了库底建(构)筑物清理任务,极大的争取了避免出现回迁反弹的工作主动。
强化维稳工作 创建平安库区
对于搬迁过程当中由于移民对政策不理解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纠纷,文山市在以村、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的基础上,市属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提前介入,真正建立起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沟通联系的“三调联动”纠纷联防联调机制,积极营造库区化解矛盾纠纷齐抓共管的“大调解”格局,实现从“单一调解”向“联合调解”转变。同时对库区所有矛盾纠纷按照类别逐一落实牵头部门限期解决,并落实包案负责制,及时解决矛盾纠纷。
此外,文山市进一步完善排查、调解、稳控“一体化”对接机制,统筹抓好矛盾排查、调解、稳控等工作的同步落实和工作对接,同时加强对各类矛盾排查信息的动态分析和定期研判,健全矛盾纠纷定期研判和报告制度,及时预报重大矛盾纠纷及其隐患动态。对于短期内难于化解且具有重大涉稳隐患的疑难纠纷、依法不能调解或当事方执意不愿调解、调解不成功等矛盾纠纷,同步制定矛盾纠纷稳控方案,逐案明确稳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稳控措施。
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46件,已解决、答复140件,解答咨询530余人次。目前库区治安稳定,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越级上访事件。(杨婧瑶 陈育坤 文/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