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进入全国地级城市65强 曲靖蓄势待发

时间:2021-06-0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丽君

曲靖地处云南东部、珠江源头,历史文化厚重,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城市。

(毛虹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靖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给曲靖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进入全国地级市100强”奋斗目标,干成了许多大事、难事、要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珠源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十四五”时期,曲靖将在经济实力上,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GDP增速按年均增10%以上努力,2025年经济总量过6000亿元,进入全国地级城市65强。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63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近3000亿元,年均增长8.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在全国地级城市的排名由2015年的第106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74位,前进了32位,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上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0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2.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万贫困群众实现易地搬迁,会泽县城集中安置点的规模在全国最大,实现了8.2万人平稳有序搬迁安置,会泽、宣威县城集中安置点被评为国家美丽搬迁安置区,创造了“三联三争”“爱心超市”、县级项目库建设等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成功经验,一举解决了困扰曲靖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

(杨婧瑶摄)

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全省工业大市、农业大市,逐步构建了一、二、三产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出“1+3+1”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六大重点产业;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煤电五大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绿色硅、绿色铝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液态金属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粮食、蔬菜、中药材、生猪、肉牛5个产业产量在全省位列第一;打造了罗平油菜花、麒麟水乡、尼珠河大峡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珠源大地处处洋溢着创造的热情、发展的活力和崭新的气象。

(刘启摄)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筑牢了珠江源头、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有效解决了一批区域性、结构性和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以上,河(湖)长制工作多年考核位居全省前列,6个省控湖库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50.1%,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曲靖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

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医疗卫生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初、高中教育质量稳居全省前茅,职业教育成为全省一面旗帜,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学联体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曲靖一中、曲靖二中、会泽和宣威高中教育品牌,建成曲靖一中新校区、麒麟学校、清源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教育需求;现有6家三甲医院,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床位最多的市级妇幼保健院,作为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国内一流的5家专科医院正在加快建设,9个县(市、区)均入列国家级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关系民生的“烂尾楼”清理、不动产权登记、老旧小区改造、“老年幸福餐桌”“学生号”公交等一批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获评全省优秀等次,信访“退三”目标如期实现,连续6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毛虹摄)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党组织总数由1952年的149个发展到今天的2.1万个,党员总数从2238人发展到24.9万人,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骨干力量。“珠源”系列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实施,在全省创新实施村干部“缩面提标”改革,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担当干事作为的从政环境逐步形成,全市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发有为抓落实”的氛围日益浓厚。

立足“十四五”、放眼2035,曲靖将在加快经济发展上奋发有为、多作贡献,在重点产业发展上突出特色、勇争一流,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树立标杆、作出示范,在加强党的建设上提高质量、强化保障,奋力走好曲靖新时代的长征路,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杨婧瑶摄)

打造先进制造基地

重点打造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基地,转型升级6个百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支撑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硅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发挥集群效应,把曲靖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先进制造基地。

打造高端食品基地

坚持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实施好“一二三”行动。坚持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突出抓好以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猪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加快发展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生猪、肉牛(羊)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现代农业基地,推动曲靖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毛虹摄)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积极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战略,以“麒沾马”中心城市为重点,带动宣威副中心城市发展,同步推进会泽、罗平撤县设市,推动富源、陆良、师宗三县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县城,县城带动乡镇,城乡一体、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格局。扎实抓好曲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二条措施”,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提升集镇、乡村的爱国卫生运动“七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进步。

努力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云南副中心城市

2035年经济总量达1.2万亿,力争进入全国地级城市50强。加快城市连片开发,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全方位开放,不断释放辐射带动效应,成为滇中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点。(张丽君)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