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积极构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 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21-05-2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丽君

“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与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做好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跨境生物安全和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对维护好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5月22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普利锋在云南省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云南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普利锋介绍,云南积极推动建设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多边合作机制。与老挝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签署了《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与缅甸签订“中缅边境资源保护联防协议”;与越南建立边境地区疫源疫情双边联防与交流合作机制。

同时,实施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组织实施了中缅经济带生态变化研究、老挝南塔省和琅勃拉邦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规划与示范等一批项目。其中,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计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规划”项目,促进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老挝南塔国家公园之间的生态廊道及核心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效地推动了中老跨境地区生态、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建设。

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能力建设方面,2015年以来,围绕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污染防治、环境政策等方面内容,针对南亚东南亚(东盟)等地区举办40余期国际培训,为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员技能培训和发展经验分享;在缅甸建立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聚焦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联合科学考察、重大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与人才培养等工作。

此外,组织开展了云南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究,形成了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重点物种跨境廊道示范研究报告及云南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报告。

下一步,云南省还将通过推动建立政府间长效合作机制,健全生物生态保护国际合作体系,通过规划建设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实施共同保护行动,实现跨境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张丽君)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