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是留住乡愁、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新疆特克斯县以“铭记党恩、留住乡愁”为目标,建设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村史馆,引导农牧民党员、群众知村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乡村振兴打造精神家园。
陈旧的木柜、锈迹斑驳的煤油灯、浑圆的车轱辘、多彩的蒙古族服饰……走进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呼吉尔特村的村史馆,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在这座面积不大的村史馆里,存放了大大小小100余件展品,是反映村史变迁、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的实物资料,都是村民们自愿捐出来的压箱底的宝贝。
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呼吉尔特村妇联主席兵·白慧说:“每当我走进我们村村史馆,感到特别亲切,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自办村史馆后,我就把我奶奶一辈留下来的刺绣也放到这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村史馆中,每一件老物件儿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讲述着农牧民的文化之本,民族之根,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感恩现在。除了各类饱经沧桑的老物件儿,还有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各类丰富的展品不仅是对当地生产力发展、生活习俗演变的记录,更是让村民产生认知共鸣和情感共鸣的具体载体,从而也成为呼吉尔特村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史馆的创建不仅传承了蒙古族的特色文化,还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呼吉尔特村村民叶·布娅以前自己在村里经营了一家服饰店,一年的房租就高达15000元,村里建了村史馆后,为了让民族特色服饰服装“活”起来,就免费在村史馆为她提供制衣场所,还在里面配备了穿衣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一睹特色文化技艺,现在叶·布娅一年的收入就能有10余万元。
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呼吉尔特村村民叶·布娅:“村里给我提供场地,房租水电都是免费的,我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两个人就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度也越来越快,呼吉尔特村通过建立村史馆,在记录村史的发展的同时,也留存着一代代人的记忆。村史馆的建设不仅记录着一个村的发展,同时也能拉近村级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
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呼吉尔特村党支部书记热斯拜·斯拉米亚说:“我们呼吉尔特村村史馆是一直免费开放的,一方面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还带动我们的群众就业增收。下一步,我们还将以村史馆为载体,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也将继续收集各种展品,丰富馆里面的内容,让大家增加文化自信、家乡自信,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家乡。”(严俊琴 罗雪)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