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书写生态画卷上的高分绿色答卷

时间:2021-04-2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国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推动普洱深度融入国家和云南发展大局。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生态优美与百姓富裕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连续举办五届绿色发展论坛,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和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全力以赴答好“创建题”

2020年11月,普洱市印发了《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提出了2021年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工作目标,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2012年普洱市编制实施了《普洱生态市建设规划(2011-2020年)》,2021年2月,编制完成了《普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年)》。

此外,成立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建立会商协调机制,市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情况问题,细化安排本周重点工作任务。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专题督办会议,牵头召集有关县(区)及部门,解决重点难点工作及问题。市纪委专门制定印发监督工作方案,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推动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两微一端”等认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宣传工作。各级各部门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的宣传动员,通过生态文明进家庭、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街道等活动,全面加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生态文化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提高公民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度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

自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经过不懈努力,申报条件和建设指标基本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考核要求,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辖10个县(区)、103个乡(镇)、991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共创建908个市级生态村,32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命名,63个乡(镇)进入省级生态文明乡镇拟命名公示名单(创建率达92%),10县(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已全部完成现场复核,西盟佤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已进入拟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县公示名单。

高效高质交上“绿答卷”

普洱编制实施了全国第一个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引用国际先进的GEP核算和TEEB体系,实行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双重考核体系,TEEB项目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边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制定实施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普洱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编制实施涉及34个重点行业的绿色产业发展地方评价规范及技术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绿色检察”制度,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成立全省首家绿色经济担保公司、绿色金融服务公司,设立全国首支总规模50亿元的绿色经济发展基金;在全省率先开展森林火灾保险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捆绑共同投保;建立春億古茶文化基金;通过“云游碳汇”平台实施森林碳汇精准扶贫。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为25.92%,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8个。4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在普洱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德国际生物多样性研讨会。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十三五”期间,共投入2.34亿元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糯扎渡电站建立全国第一个库区珍稀野生动物救护站。全市累计投入3亿多元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近2000户8000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

此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共投入70.99亿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232个,2020年新增投入4.66亿元实施思茅河道清淤疏浚、控源截污、提标改造、生态修复等工程,思茅河水质实现全面改善达标,沿河一派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象。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入污染治理资金5.2亿元,并实施了10万亩碳汇造林自愿减排。2020年,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5.5%,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全国排名第13位,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2%。

“十三五”期间,普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9.3%。截至2020年,全市9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出列,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好“绿色食品牌”,18.2万亩古茶园品牌价值凸显,166.8万亩现代茶园完成生态化改造,有机茶认证面积达43万亩,认证面积、企业、证书数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种植咖啡80万亩,普洱咖啡荣获“中国农业区域品牌10强”。普洱茶、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种植核桃167.2万亩,澳洲坚果100万亩。生物药业蓬勃发展,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依托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曾经闲置的林地每亩收入高达10万余元。打好“绿色能源牌”,电力装机容量达930.3万千瓦,“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景谷林产工业园区获批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西盟、镇沅、景谷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美丽县城”。建成以思茅倚象山半山酒店样板、宁洱那柯里茶马古道乡愁小镇、景谷和西盟熙康云舍度假基地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张国营)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