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者兔乡板江村,一个壮族聚居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现存170余间传统杆栏式木楼,是广南县也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壮族杆栏式木楼村之一。
从者兔乡政府出发到板江村,花了将近1个小时的路程,虽说大部分道路都硬化,但还有10公里左右仍然是土路,交通不便也使板江壮族村寨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景观鲜为人知。穿行在板江村周围的群山间,放眼望去,炊烟袅袅,保护良好的古村犹如一幅秀美的画卷、一颗散落山间的璀璨明珠,令人惊奇而向往。
近年来,广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利用工作,者兔乡也一直把“生态者兔,文化壮乡”作为全乡发展理理念,不断加大修缮保护力度,通过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创新保护利用方法,重新焕发村寨生机和活力,激活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机制,让历史遗产和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鸣。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2015年,者兔乡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大会和群众大会,制定《板江村规民约》,规定整个板江村,老寨必须维持现状,保护好所有杆栏式老房,禁止在老村建盖浇灌房,争取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留住乡愁,板江才会有更好的未来。2015年到2019年,累积投入447万元用于道路硬化、活动室建设、路灯、农村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人居环境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2020年板江列入民族团结示范村,投入100万元,建设活动室宣传长廊及附属设施,争取到上海援建资金50万元正在进行第三期民宿改造。随着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也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业态培育,民宿经济带动板江村创新保护与利用
2017年以来,板江村积极支持县乡政府引进四川南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著名摄影家金平发起的“南谷·板江民艺游学公益项目”进驻板江,开展民艺游学计划,并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板江壮寨原生态生活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推广。2018年12月,板江村游学基地成功设立,通过众筹100万元建设14个房间24个床位发展“民宿经济”。截至目前,已接待5批游学学者和部分游客,共获益近20万元。板江村依托民艺产业、民宿产业,打造游学基地,通过“产业+技艺+民宿+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带动农林畜产业、文旅产品及文化附加值的提升,实现脱贫有产业、发展有旅游、群众有收益、民俗得保护、技艺得传承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民宿房间的改造都是在不改变原来生活的传统基础上,增加现代舒适设施,打造“家+模式”民宿模式,改造仍然保留板江村当地的木楼、火塘、依山傍水的传统,以民艺和原生态生活为特色,既较好保护传统民居,又能让原住民在自己的家里创造价值。村民只需提供自家30至50平方的杆干栏式民居房,民宿装修所有费用和管理都不用村民出资,村民可获得40%的民宿收益。
据板江村村民李永章介绍,目前家里改造完成了一个民宿标间,一年大概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还将增加一个标间,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今后每年可创收4万元左右,比外出务工的收入还要多。除了民宿获得的收入,还有刺绣、红米等壮族特色产品的收入。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社会大咖、大V以及他们背后的机构、公益基金,把板江村更好地推广出去,组织活动带领游客进来,同时以民宿为支点,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结合我们精耕细作,深度打磨,推出更多的旅游产品。”南谷公司品牌总监黄琳琳介绍,今后还要推广“绣娘扶持计划”,建立“绣娘人才库”,将民间手艺人的技艺转化成商业产品,发展订单手工文旅产业。
据了解,下一步,板江村将继续推进与南谷公司的合作项目,注入项目资金为当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提升基础设施改造,保护传统民居,让村民更好地践行村规民约,推进乡村保护和新发展,为下一步打造“壮乡十二寨”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群众收入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丰富广南县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内容。(李纹秀)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