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县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为农牧民党员量身定制“三堂课”,带动农牧民党员真学真悟真实践,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定制“政治课”,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深度。依托县党校、农牧民夜校等教育阵地,利用四级视联网系统,开设“云党课”,用农牧民爱听的“土话”、“接地气”的语言,通过直播方式辐射覆盖农牧民党员,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让千名农牧民党员品尝“党史大餐”。结合农牧民党员实际,针对哈语学习资料短缺等问题,制作“红色书包”、汇编“口袋书”、发放“大礼包”、用好“掌中宝”等党史学习资料,发挥“中国哈萨克语广播CNR”“阿勒泰日报哈萨克文”微信公众号,“青河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青河新闻”等平台作用,定期推送哈萨克语版党史学习内容,引导农牧民党员比着学、赶着学。采取乡(镇)领导“讲课”、第一书记“辅导”、村干部“领学”的双语讲授方式,坚持“每月一堂课,每月一专题”制度,以农牧民党员“急忧怨盼”问题为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结合党史理论、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农用技术等方面理论知识,向农牧民党员进行专题培训110场次,培训农牧民党员1850人次。
定制“历史课”,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温度。为增强农牧民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实行“红色资源+革命传统+感恩教育”的现场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村文化室、村史馆、农家书屋、党建图书室等现有红色阵地,集中观看老物件、老照片、老古董,倾听“四老”人员讲革命故事,唤起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牧民夜校,结合“文艺下基层”“文化三下乡”文艺活动,开展“诵经典·唱红歌·感党恩”系列主题活动,组织“红歌”“党史故事”网络评选,党史知识竞赛评比,举办“诗画青河”“青格里记忆”摄影展等,激发农牧民党员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利用草根宣讲团、“石榴籽”宣讲团、“马背宣讲队”等党史宣传志愿服务队,发挥“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优势,把党的声音传到“最远一家人”,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定制“实践课”,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力度。邀请县农林水牧专家、乡村“田秀才”“土专家”,开展“农技人才进村入户”活动,结成100余对种养殖技术帮扶对子,按照“专家+农技人才+示范户”的模式,提升科学种养殖管理水平,带动更多农牧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开展“农闲学习班”特色活动,采取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形式,把种养殖技术、机电汽修、手工刺绣、餐饮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办在田间地头、村头院落、牧场毡房,通过互动、观摩、体验,引导农牧民党员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达到党史学习教育与农业生产“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效果。各派出单位发挥后盾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春耕生产、畜牧业养殖、医疗卫生、住房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结合起来,采用“政策宣传+答疑解惑+解决难题+征集问题+接受评议”五步递进法,征求农牧民党员意见建议299条,梳理掌握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项59项。(高青云)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