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弥勒市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日前,弥勒市各级各部门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讲好红色党史,弘扬革命精神。
中和铺西山革命斗争历史传承
弥勒西山地区的中和铺村小组是彝族阿细人的聚居村落,是弥勒市西一镇最大的自然村。拥有光荣的红色历史和革命斗争传统。1948年西山起义前夕,朱家璧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缅甸回国来到弥勒西山地区,领导滇东地区弥勒、泸西、路南等县的武装斗争,中和铺就是当时弥勒西山民兵集训指挥中心。
2020年,中和铺村村民自发集资建设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阿细村民手拿大刀钢叉奋勇冲锋的雕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字标语鲜艳夺目。中和铺村民众在反蒋武装斗争时期一段段历史画卷逐渐铺开。村口的小山上建起了革命教育基地。这个基地由红色记忆1948中和铺、血染中和铺大事记、三路敌军进犯中和铺村示意图、中和铺烈士英名录等几个部分组成,纪录了中和铺村的革命斗争历史,尤其是中和铺村民引以为傲的卢光宗烈士的就义场景雕塑。
“1947年,中共地下党开始在中和铺小学开展工作;1948年2月,敌军突袭西山革命根据地马龙村,西山民兵指挥部转移到中和铺,这里一时间成为西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一位八旬老人(卢竹轩)正在给一群小学生讲述着西山革命斗争历史。
2020年10月,中和铺革命教育基地建成后,这里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传承革命精神的好去处。教育基地的发起人武连顺先生说:“我们以‘挖掘西山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做这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目的也是为了能教育后代,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让我们的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为了让更多的后人更进一步地了解前辈的革命历史,我们从小抓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从红色文化景区建成以来,我们每星期都会组织中和铺小学的学生到这里来打扫卫生、为花草浇水,请老同志为学生们讲述先辈的革命故事,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爱国主义教育。”
在指挥部旧址开展教育培训,在牌碑前进行入党宣誓,唱国歌,了解西山游击革命事迹,呼唤党员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铸强民族魂,铸强中国魂。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如今的中和铺村沐浴着党的好政策,一幢幢洋楼拔地而起,一辆辆新车披红挂彩驶入村寨,正以豪迈的步伐走向小康之路。
弥勒市博物馆红色记忆展区吸睛
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不幸民族,没有记忆的城市也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弥勒市博物馆今年建成开馆,很多弥勒市民和外地游客都选择到这里了解弥勒的历史沿革、红色文化、名人乡贤、民族民俗文化。
李梅是弥勒市博物馆的办公室主任,这几天都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市民。她介绍自博物馆开馆以来,来参观的人数比较多,博物馆还建成了红色记忆这个专门的板块,为市民展示弥勒的革命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弥勒市各单位和团体相继来参观学习。弥勒市博物馆从弥勒文明曙光、市马古道、红色记忆等八个部分诠释了弥勒历史发展进程。在这里,讲解员详细的讲解到:“新中国诞生前后,弥勒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伟大的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役,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蒋武装斗争中,4000余名弥勒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拿起武器,挺身而出……”
就党史学习教育,市博物馆目前已经结合自身的职能筹备各项宣传教育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征集红色文物实物来丰富博物馆的内容,同时培养一批专业的讲解员,让参观人员更全面的了解弥勒的革命斗争史。”李梅说。
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多样
3月10日,弥勒市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乡镇积极行动,结合各自职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弘扬弥勒籍抗日名将张冲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弥勒市文联和东山镇积极做好东山镇松棵村张冲故居的布展工作,积极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阵地。此外,弥勒市西一镇结合彝族村寨的实际,采用“彝汉”双语宣讲的形式向群众讲述党史、新中国史、西山革命武装斗争史,引导党员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并坚持为老党员和广大群众“送学到家”;弥勒市图书馆引进党史类书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党史天天读,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弥勒市第一中学每日发布党史知识,要求全校党员教职工自主学习,并定期召开学习交流分享会,对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研讨,并做好对全校师生的党史宣传教育;弥勒市福地社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做好对社区居民的服务工作之余,教育引导广大社区居民“感党恩、跟党走”……弥勒市正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让党史、新中国史和弥勒革命斗争史及革命先辈和英烈事迹家喻户晓。(王杰 钱旭娟 弥勒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