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打造七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

时间:2021-02-07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刘启

据2021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暨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消息,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申报保护,打造出“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七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

据了解,红河州已经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为代表的农耕文化遗产聚集区,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建水石屏一湖两古城历史文化遗产聚集区,以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个旧开远工业矿冶遗存为代表的工业文化遗产聚集区。同时陆续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传统村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保护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目前,全州有不可移动文物27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革命文物96处;有可移动文物24445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611件;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4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65项;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579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省级99人;有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个、省级2个,有州、县级非遗保护传习馆(所、室、点)103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5个,有中国传统村落124个。

此外,“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共争取到上级文物保护经费41587万元,开展了文物抢救修缮、消防、安防、防雷、文化和旅游设施提升改造,20个国保、省保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8个博物馆完成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建水县、石屏县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竣工,共修缮老屋185处;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非遗保护专项经费1729.16万元,包括14个国家级项目保护经费、省级项目及传承人档案建设、非遗保护区规划、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补助经费等。同时,将州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及医疗健康检查经费列入州级财政预算,各县市将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和传承人补助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同时,红河州以民族节日庆典为契机,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挖掘民族节庆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着力打造“十月年·哈尼长街古宴活动”、弥勒阿细跳月节、哈尼梯田实景演出“云上撒玛坝·纯情哈尼人”“开秧门”等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展演及传承活动;创作了以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素材的剧目《哈尼古歌》《诺玛阿美》,及歌舞《流芳》《花腰恋歌》、金临安民族民俗歌舞晚会等一批重点民族旅游演艺项目。

此外,在红河州品牌目的地建设方面,弥勒市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创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河口县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创建工作通过了现场验收;全州4A级旅游景区达14家。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文旅产业全面复工复产,文旅项目投资总量排全省前列,国家文物局试点项目建水石屏拯救老屋行动通过了验收,“旅游革命”获全省第二。 (刘启)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