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党建工作述职,既是对年度党建工作的一次“盘底”,也是对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的一次考问,更是一场走向前台的“考试”。在2021年的述职中,云南省文山州坚持以上率下,探索推行“述、问、评、测、馈”的模式,通过集中述职、会上提问、领导点评、民主测评、结果反馈等步骤,层层传压力,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带上管党治党的“紧箍咒”,织密党建工作“责任网”。截至目前,全州8个县(市)委书记、8个州直党(工)委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述职,并接受评议考核。
亮出底单:同台展示考场答卷
文山州委高度重视述职评议工作,专题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围绕“述什么”,州委组织部创新提出了“数据事例不实不通过、结构不合理不通过、问题查摆不深不通过、不摆党组织书记本人责任不通过、下步措施不实不通过以及科(股)室初审、分管领导二审、负责人审阅、上级党组织书记审签、组织部门审定”的“五不五审”工作要求,把“严”“实”贯穿述职报告的审核全过程,各单位普遍返工修改4次以上。各党组织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把党建述职报告起草、修改的过程,变成提升思想认识、查找存在的问题、统一各方意见、理清下步思路的过程,使报告起草有质量,查找问题有深度,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述职犹如赶考。看似一次简短的述职发言,实则是对党组织书记们履职情况的一次考问,也是对开展党建工作的一次承诺。砚山县把“五面红旗”纳入述职中,营造了干与不干不一样的氛围;西畴县把组建乡村振兴委员纳入述职中,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基础;麻栗坡县把“初心小屋”纳入述职中,引领基层治理新蝶变;马关县探索“征信卡”“受理章”“小积分”等小妙招,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提升治理实效,“小妙招”实现“大作为”;富宁县探索的“党组织+农村电子商务”者桑模式等一份份履职的答卷同台展示,让各级党组织书记既学了别人的经验,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真正述出了压力、述出了动力。
揭短亮丑:把问题查摆出来
文山州把年度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结果纳入县(市)级和州直部门领导班子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组织书记的重要依据。坚持把个人述、群众问、领导点、现场评结合起来,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各行业服务对象、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确保述职大会述得认真、问得实在。
简述成绩、深挖问题、剖析原因。在述职环节,党组织书记们均提到“重经济轻党务,重部署轻落实,资金向经济建设上倾斜多、对党建工作投入少,党建责任压不实”等问题,也提到自己思想认识不足、调查研究不深、工作办法不多、督促问效不到位等问题,直切要害地列出了个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负债表”。
“怎么防止机关党建工作‘灯下黑’?”“怎么抓好城市党建的融合工作?”“为什么一些弱涣散党组织出现年年整顿、年年软?”在提问环节,每位被测评对象至少被提了1个以上的问题,提问者直言不讳,提问问题“辣味十足”,让地方党组织书记们频频点头、皱眉反思。在点评环节,由上级党组织书记对每位述职对象的述职及回答提问情况进行逐一点评,点评也直指各地基层党建“软肋”,直中要害,达到了红脸出汗的效果。地方党组织书记们感慨地说:“揭短亮丑,真是不绕弯子、不留情面、戳到了痛处!”
立述立改:兑现承诺是关键
述后怎么办、怎么干,是述职评议的重点。会上,党组织书记们在工作述职中,结合“基层党建提升年”各项任务要求,深刻剖析问题根源,认真提出整改措施,对存在的问题排出整改时间表、线路图,作出承诺。文山市承诺投入2986.53万元工作经费,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速;麻栗坡县承诺结合“边疆、民族、山区、原战区”的特点,按照“一廊、两线、三区”边疆党建区域化空间布局,树牢边疆党建品牌;马关县承诺整合村集体的资产资源,持续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增强党建工作后劲;州直机关工委承诺每年对机关党建进行不少于2次的集中巡察……一份份掷地有声的承诺,体现了有位有为有责的担当。
考核结果重在运用。州委组织部注重强化对各级党组织年度述职“成绩单”的量化评估,统一将年度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级党组织,要求综合评价为“好”的,年度考核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综合评价为“一般”“差”的,将进行约谈、限期整改,情况严重的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问责。为推动述职评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州委要求将述职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梳理,制定整改方案,逐项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扎实抓好整改。目前,8个县(市)和8个州直党(工)委已列出整改事项70余条,制定具体措施90余项。
“要想不红脸不出汗,就得平时多用功!”党组织书记们坦言,述职起到了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的好效果。这次述职评议犹如一次擂台竞赛,在竞赛中比出差距,比出收获,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着力解决了思想上“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没区别”的突出问题,真正达到了述出导向、述出责任,评出压力、评出动力的目的。(盘得胜)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