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 昆明西山区走出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时间:2021-01-20来源 : 昆明日报作者 : 佚名

2019年12月9日,国家民委正式发文,命名云南省昆明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至此,昆明市成为我国首个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但创建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团结街道乐居村民欢乐起舞) 

昆明市西山区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中不断探索,在原有的“示范创建+”模式上推陈出新,丰富更多“+”内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各个领域,走出了一条从“创建”到“示范”,再到“创新”的西山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示范创建+党建” 凸显机关创建“领头雁”效应

走进西山区政府办公大楼,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里多了些不一样的机关文化,“党员示范岗”“民族团结标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带有民族文化的小贴士……民族团结工作已融入机关日常。

西山区以“示范创建+党建”的模式,从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出发,坚持将民族团结放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引导广大党员争做先锋模范和“领头雁”。

2020年,区级争创民族团结示范机关数量达9家,命名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8家。

“示范创建+社会治理” 夯实基层社区创建根基

以社区为基础,将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工作中,处处体现着西山区的精巧构思。

随女儿居住没多久,新住户杨林波在永昌街道盛高大城小区的民族团结小广场上交到不少朋友。

住在16栋的圆圆奶奶是回族,分享食物时,只送蔬菜、水果和清真食品;住在4栋的张女士是傣族,会跳好看的傣族舞,每到泼水节,便给大家分享用芭蕉叶包着的糯米制品,叫泼水节粑粑……

杨林波说,自己关于少数民族习俗的认知,来自于小区民族团结文化走廊上的宣传。

云南有26个民族,盛高大城社区就有25个。这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统计出来的数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互嵌式社区应运而生,成为民族团结和社区治理中的新形态。盛高大城社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社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警务室、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五位一体”为民服务体系为依托,通过建立“美丽盛高邻里守望站”帮助少数民族居民融入社区生活;“城乡互助市集”帮扶山区少数民族群众销售生态农副产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医养结合的中西医诊疗、日间照料、居家上门等养老服务;

开设校外“四点半牵手课堂”,提供学生照看托管服务,让外来务工少数民族家庭充分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此外,望江路社区的“一引领两建立四联动”模式,让党支部建在小区,志愿服务小组建在楼栋,通过组织联建、服务联动、活动联办、矛盾联调,构建起聚合力、暖民心的民族团结工作格局;复兴社区民族团结“五心+”模式,通过党群共建、民族团结、居客联动、政企共管、户帮户助,凝聚起民族团结合力,西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基层不断焕发出新生机。

“示范创建+经济发展” 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

以发展为引领,西山区统筹各级民族宗教专项资金,以项目带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带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观音山社区将滇池“花园”理念融入未来发展,把乡村旅游和民族特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百千万”工程项目,建成民族团结广场、曲焕章民俗博物馆、龙潭水景等旅游打卡地;团结街道的林下土鸡生态养殖、“四个千亩”种植项目、大墨雨的民宿经济……一个个项目为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了后劲。

2020年,西山区争取省市民族宗教项目专项资金283万元,区级配套200万元,实施项目21个。

“示范创建+文化传承” 绽放民族传统文化魅力

“三月三,耍西山”“六月十九观音山庙会”“六月二十四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多个传统节日经过民族文化品牌的塑造,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西山区将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作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让各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大放异彩。

近年来,西山区深入实施民族文化精品战略,注重创新西山特色,支持民族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服饰和工艺品等创作展示,并打造出一批文旅体高度融合的西山品牌。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