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迪庆格咱:“林下林中到林上” 生态经济“立”起来

时间:2021-01-08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唐焱 张帆

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格咱乡拥有286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云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乡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其中国有林、集体林、商品林,共计面积360多万亩,广袤森林让格咱成为了香格里拉之“肺”。

2016年以来,格咱乡响应香格里拉市坚持生态立市、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走出了一条“林下林中到林上,生态经济两手抓”的特色发展道路。

2020年12月18日,香格里拉已经入冬。在建塘镇通往格咱乡乡道的森林管护站,即使路两旁的树叶都已经凋落,还是能从大片交错的枝杈上想象几个月前的盎然绿意。香格里拉市国有林场格咱分场的护林员宗巴和张正红正在路旁张罗着过往车辆。“现在已经是一年里头森林防火的关键期了,我们村里的人也是早九晚五上起了班。”张正红笑着说,“我们守好了森林防火的警戒线,就是守好了自己的不动产。”

一边是划在脚下的生态保护红线,一边是百姓对脱贫致富的期待,格咱乡从“左右为难”到“左右逢源”,只用了五年时间,关键就在于把拓展林业发展空间的目光投向了“林荫下”。格咱乡结合全乡林区面积广大的特点,找准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林下经济发展主业和方向,并加大对于经济林果、蔬菜、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用于发展生产,2016年至今共计投入1872.89万元发展专业合作社13个,产业兴起后也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我们家每年松茸采摘季都上山采菌,还有十几头牛放在山上,以前是不知道这叫林下经济,也不知道把树林保护起。”护林员宗巴说,“现在来护林防火我才知道了林地宝贵。乡里带我们加入了种植养殖合作社,我当着护林员每年还有一万块钱,日子是比以前好多了。”

林下有了菌子,林中有了牛羊,下一步格咱乡还想让林上也结上果子——就在今年4月,格咱乡采用“龙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贵澳·香格里拉大数据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园区内的 1102株大苗和 3500株小苗在2021年开春即将迎来第一次挂果季。

从扎史塘村到园区务工的王志伟看着树上的果子笑道:“这是我在这工作的第七个月,七个月前我还不知道车厘子在外面卖得好贵。以前我老想到外面看“新鲜”,现在乡政府把外面的“新鲜”带来我们眼前了。这里用上的滴灌技术我也是头一次见,给合作社的乡亲们看着树苗,我心里高兴啊。”

现在的格咱乡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长久以来,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生态重要程度和生态系统脆弱性很高,自生能力有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十分突出,局部地区生态改善缓慢、林木砍伐迹地恢复困难等问题在格咱也层出不穷。

为了切实保护好林地资源,为乡亲们的收入提供稳定保障,格咱乡国有林场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现代化森林资源管理视屏监控指挥中心,用实时视屏覆盖了全乡护林防火重点片区。

保护好林地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产业与经济发展后更多的资源也会被投入到森林保护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的循环互动。

格咱乡山区面积广大,全乡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为11343.00亩,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乡镇。过去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欠发展,乡里的林木资源和生物资源优势未能转化成经济优势。2016年精准扶贫开始后,基础建设、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成为格咱乡齐头并举的三项重要工作。“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印证了近几年格咱生态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我们翁上村的重楼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我试过种白芸豆、藜麦、藏蒜等等作物,但是效果都不是太好,这和村里耕地的水土条件不好有很大关系。”翁上村翁赞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拉茸培楚说,“分析了种植条件后,我们发现村后林地的荫蔽能为重楼生长提供很好的条件,于是从2018年起,村里开始了重楼的大规模种植。”

重楼的种植、基地的建设给了翁上村村民们一颗定心丸,在不断的试种培优后,翁上村的重楼成活率达到了 80%以上,每亩产量达到 5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在 600元左右。同时,重楼产业也带动了脱贫攻坚和就业。到今年年底,翁上村人均收入为10701元已经远远超出政策要求的档卡户户退出人均收入标准。

“种药材也好,种蔬菜也好,我们都必须尽心尽力,虽然已经脱贫了,但只依靠着林下资源、坐吃山空的话,村子永远只会原地踏步。”对于村子的未来,拉茸培楚表示有担忧也有希望。下一步,他要投入更多精力到“一村一品”建设中,化高原特色为亮点,让原生态的好货、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唐焱 张帆)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