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云南普洱依旧温暖,每逢周末,男女老少相约到思茅区梅子湖栈道边散步“洗肺”,在绿意葱茏的环境中尽情呼吸鲜润的清新空气。
“十三五”以来,普洱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普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都是普洱全体市民的共同期盼。为此,普洱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将“两山”理念贯穿到全市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的全过程,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工作中,普洱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层层签订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原则,共同抓好各项环保工作。同时,制定出台了《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强化绿色发展导向,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达70.99亿元,整体呈逐年增长态势。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提起普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景东彝族自治县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样本。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学术界誉为“天然绿色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人类望向自然的眼睛”。长期以来,景东县以科学保护资源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科学研究和资源监测工作,在“两山”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上下足功夫,守住了绿水青山,生态红利得到释放。据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副局长谢有能介绍,当前,景东县正举全县之力积极把“两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升格为“两山”国家公园,借助国家公园建设机遇,加大“两山”科研监测力度,加快“两山”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两山”,让群众在保护中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普洱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18%,活立木蓄积量2.69亿立方米,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5.9%,全市90%以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80%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普洱市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和总抓手,积极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运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先行先试。2018年,普洱市率先完成了全市及10县(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成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TEEB)示范基地”。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蓝天青青山,普洱‘气质’就是好!”天气晴好的时候,家住思茅区冰洋现代城小区的李楠经常到北部区湿地公园散步,总是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晒图,秀一秀那抹“普洱蓝”和“普洱绿”。
生态环境质量的好不仅来自市民的直观感受,还来自于专业的监测数据。据统计,截至目前,普洱市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在95%以上,全市纳入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90%,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蓝天不是一天绘就,碧水也不是一天养成。为此,普洱市采取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淘汰7条水泥生产线,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53家,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88台,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柴油货车淘汰702辆、完成率为100%,“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实现“全覆盖”。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1234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现状调查,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255个,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4个环境问题整治,建成了6个出入境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三大水系水质自动监测预警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严格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组织实施宁洱、墨江、思茅、澜沧4个县(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累计削减重金属排放量736.4千克;完成全市1378个农用地详查点位土壤分析测试,完成114个重点行业企业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8块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初步调查,夯实土壤污染治理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步入“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普洱市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普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努力绘就一副秀美的“生态画卷”。(付颖 孔辉 王冰 普洱日报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