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一家人,是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兄弟姐妹,我们热爱共同的家园。”这是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宝丰完小六年级黑板报上学生周诗婷所写的最为醒目的一句话。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目标的引领下,云龙县建立起一套以“家国文化”为核心,以“团结进步”和“互帮互助”为两翼的民族教育特色示范。树立了一批典型、开创了一套办学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创建出一些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云龙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五个一”的工作目标。
“背井离乡来到新学校,在家时有父母的关怀,在这里我们幸运的拥有了另外的‘阿爸’和‘阿妈’。”果郎完小彝族学生马建文说。福堂社区是云龙县最大易地搬迁点,辖区内的果郎完小承担了小学阶段易地搬迁学生最主要的安置工作。全校有134名搬迁学生,其中彝族51人、傈僳族59人。马建文曾经生活在长新乡永香村,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给马建文的就学入学带来极大不便。易地搬迁政策实施后,马建文一家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学校就在家门口,极大方便了马建文的就学。刚到果郎完小,马建文性格内向、生活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落后。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民族学生掉队,学校出台了《搬迁学生关爱方案》,实行“一对一”师生挂钩联系,以一颗父母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安排教师单独辅导功课,还在生活起居上给予引导和照顾,切实给予搬迁学生家人般的温暖。在老师的帮助下,马建文性格逐渐开朗,成绩不断提高,生活习惯有了大变化,原本从来不叠被子的他,成为整个班叠被子最整齐的人,被学生们一致推选为“宿舍长”。他还打算竞选体委。现在的他热情、自信、上进。
步入云龙县诺邓镇九年制学校,厚德楼、励志楼、逸美楼、成思楼的走廊、宣传栏、黑板报布里满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元素。课堂上,以李胜军、毕志刚老师为代表开设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课程为主渠道,以校长、书记“三进”(进宿舍、食堂、班级)讲民族政策为辅助,真正做到民族理论、民族知识、民族团结进步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团课、团日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等形式,系统性地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宝丰完小还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实践活动,通过“祭孔”仪式,使师生同朝儒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国家的伟大,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为了把“家国文化”精神直观化、视觉化,漕涧镇仁山完小、丹梯完小、苗尾乡天灯完小等学校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长廊、民族文化展示馆,耳濡目染、润物无声,让全校师生共享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针对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性,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文体活动,促进各族学生交流融合,表村完小“乡村少年宫”共举办了起奔、笛哩吐、巴乌、美术、蓝球等11个社团,通过各民族学生“同过一个节”“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集中呈现。每逢佳节,共歌《诺邓瑶》,共舞《力格高》《瓜七七》《彝族体达舞》成为云龙各族学生水乳交融的最好写照。
推开云龙县教体局荣誉室的门,“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奖牌映入眼帘。截至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先后有9学校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10学校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42所学校被命名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系统创建工作格局。它们见证了云龙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奋进之路,是对云龙县民族教育特色创建最好的赞颂。(刘启 尹涵)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