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士碑子村新变化
冬日的暖阳普照着大地,温暖和煦,把希望洒向大地,迎着朝阳,沿着蜿蜒的水泥卫生路,来到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金星村士碑子村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脱贫攻坚给贫困山区带来的新气象。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前,士碑子村是虎跳镇最边缘落后的村民小组,也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距虎跳峡镇政府7公里,全组耕地面积为506.6亩,共有76户298人,其中贫困户14户59人,属典型的傈僳族村寨,海拔2800米。
以前,这里通组道路为泥土路,并且坡陡、弯子多、坑洼较多,群众出行条件十分艰苦,可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所有的物资只能靠人背马驮,上趟镇里群众经常是“两头黑”,落后的交通是群众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要致富,先修路”,农村道路建设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镇党委政府和村“三委”以及挂包单位,把农村交通建设作为士碑子村民小组脱贫攻坚工作的突破口,把该村“泥土路”变成水泥路,将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大道,托起了全村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现在我们组通了水泥卫生路,出行方便了,种植的药材和农产品也好出售了,所有的物资运输成本不高了,这是精准扶贫给我们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士碑子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雀衡先高兴地说。“路通百业兴,自通了水泥卫生路群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看着老百姓门前又宽又长的水泥卫生路,金星村党支部副书记段坤荣一脸笑意地说。
在村里采访,一股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栋栋修建得格外漂亮的民房错落有致,环境美化、路灯亮化,人畜分居等,无不让人对这个偏远山村发生的变化感慨。
说起自家居住条件的变化,村民丁向秀显得有些激动,她说:“以前我们村大部分群众的住房条件很差,我家住在一栋木楞房里,在国家的帮扶下,我家盖了新楼房,修了洗澡室,日子过得很舒畅。”
“住了一辈子的木楞房,现在般进了新楼房,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我家全家人终于实现了新房梦,感谢共产党!”现年68岁的丁光明老人激动地说。
沐浴着精准扶贫的温暖春风,藏裹在大山深处的士碑子村民小组人居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过上了盼望已久的好日子。
金星村村委会主任熊艳龙介绍,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前,士碑子村民小组内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各类群众性会议、活动只能在露天场地举行,村内污水横流、垃圾乱扔、秸秆乱堆、大部分群众住在简易的木楞房里,人畜混居、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围绕基础设施达标标准,该村对全组的基础设施进行摸排,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20万元资金,对2户进行改造危房改造;投入资金184.3095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76户;投入资金230万元,通组道路硬化5.7公里;投入资金9.5万元,实施亮化工程(太阳能路灯15盏);投入资金30万元,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室以及篮球场一块;投入资金16万元,公厕4座;投入资金4万元,建设垃圾池4座;投入资金13.7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饮水管道1公里、排污沟渠1.4公里);投入资金20.7万元,实施圈舍改造69户;投入资金59万元,实施农房抗震改造项目59户。
产业扶贫群众日子更有盼头
田野里,青菜、卷心白等蔬菜,以及种植的木香、重楼等富民产业,散发出阵阵清香,收获的喜悦四处荡漾,虽是农闲时节,但田地里,到处可见村民们辛勤劳作的忙碌身影……
以前士碑子村民小组主要经济来源仅依靠玉米、土豆等传统种植业,经济来源单一,产业几乎为空白。
士碑子村民小组脱贫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肯定的,就是要“培育优势产业,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让群众有长远的增收渠道”。
如今,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各种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围绕市场调节结构,围绕增收促发展”成为了群众的共识,重楼、白芸豆、木香等种植业成为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土地里种植出了“金疙瘩”。
“以前我们种植传统农作物,连饭都吃不饱,靠退耕还林补贴过日子,现在靠种植经济作物增收,今年我家种植木香、白芸豆等经济作物,收入大幅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火红。”村里的脱贫户丁向秀脸上充满着笑容说。
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扶贫工作队根据市、镇两级产业部署安排,充分研究士碑子的地域环境、气候、交通等因素,谋划有利于士碑子发展的产业,扩宽村民增收渠道。通过积极争取资金,修建了4公里的机耕路,改善了士碑子组农用机器到不了地里和地里来回一趟就一上午时间的尴尬局面,极大方便了农户发展产业。同时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种植,种植木香235亩、白芸豆160亩、重楼60亩,强化产业扶持,户均增收7500元,实现了增收帮扶由“输血”向“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村里尽吹文明新风
在几年前,说起士碑子村民小组,很多人会摇头,说那里是一个“三多”“三无”的村落,说的就是“喝酒的人多、贫困的人多、不识字的人多”“无公务员、无大学生、无外出务工的”。
以前“农忙大忙、农闲大闲”,这是该村民小组群众的真实写照,村子忙完农活后,大家没事经常聚在一起喝酒晒太阳,谁也不愿意外出务工。
“脱贫不脱贫,关键看老乡”,士碑子村民小组不断转变群众顽固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极让群众转变“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认识,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
针对士碑子村民小组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对有外出就业意愿且有外出务工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加大推荐就业岗位力度,对有就业意愿且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培训,落实就业扶贫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就业,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农户收入。对从事农业生产且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开展种养殖劳动技能培训,促进产业增收。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申报保洁、生态护林员等扶贫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共安置生态护林员14人,共安置保洁员4人,确保了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增收致富。
如今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村里吹起了一股文明新风,走村串户,村里没有见到一个闲人,大家都在为脱贫致富忙碌奔波。
“以前我们村几乎没有人外出务工,如今村里每家至少有一人在外出务工,有的还在重庆等州外打工,务工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而且村里带来了很多新观念、新思潮。”“以前我们村办红白喜事,村里要消耗100多斤白酒,现在几乎都用不上,村里喝酒的人少了,大家都把心思用在了发家致富上,村里也出了10多个大学生。”雀衡先如是说。(陈义 马建军)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