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导向仪,更是城市社区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将战斗堡垒直接建立于居民小区之中,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服务能力,让党建服务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发展的每个角落,走出了一条具有思茅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党心连民心 党建更暖心
思茅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和贯穿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坚持“一盘棋”统筹,抓好顶层设计,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共融共建体系,让城市党建的温度成就了城市治理的加速度,让党心与民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真心为城市居民创造和谐、传递温暖、谋求幸福。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听取汇报6次,区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项目专题会议3次、实地调研8次,推动解决问题20余个。
工作中,思茅区立足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区域性中心示范城市定位,聚焦提升社区、小区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力和社区治理水平,总结南屏镇倒生根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思茅街道滇运社区党建引领精细化管理小区经验做法,确定《推行“滇运妈妈”小区服务模式》《社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机制》两个项目,创设“庭院党课”,建设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思茅街道北郊社区鼎城国际小区、南屏镇兰花社区磨盐小区等一批“红色物业”。构建了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城市党建活力明显增强、整体效应明显提升。
小区建支部 破解治理难
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小区、单位型小区、现代化高端小区和无人管理小区多的实际,思茅区按照单独建、联合建、单位主体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兜底建四种方式,在城区组建小区党组织193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53名,561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同时,推行“党员包栋联户管人”,设立楼栋长6026名,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向小区延伸,走进楼栋、庭院、家庭,让党员在“家门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鼎城国际小区积极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在小区内查找到居民党员和小区物业公司党员14名,正式成立小区党支部,并按照支部党员居住的片区,划分党员责任区9个,选出楼栋长9人,组建9个微信群,分配54名物业管家,构建了“小区+党员片区+楼栋长+物业管家+住户”的网格体系,拉近了小区物业服务居民的距离,提升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服务的能力。“成立党组织后,我们小区注重将党建元素融入到小区的方方面面,小区路标、宣传标语、发放给业主的水杯外壳都融入了党建元素,‘红色物业’将我们与小区居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鼎城国际小区党支部书记可梦玲说。
党员入网格 服务零距离
“我们社区也就十几个人,每天都有很多事务,要一一服务好辖区居民确实捉襟见肘,现在通过小区党组织,社区服务群众有了‘触手’,社区、小区物业和居民三方的对接联系更加通畅了。”北郊社区党总支书记徐露感慨到。
今年以来,思茅区思茅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加强社区与小区物业、居民三方的对接联系,打造共商共治的治理模式。首先由物业公司盘活公共空间,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活动阵地,利用闲置空间为居民提供服务,将小区长廊、凉亭、楼道等人气集聚的地方打造成议事和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的阵地,带动小区党员主动亮出身份服务群众,“难事找组织,办事找党员”的氛围逐步成为小区居民共识。今年以来全区小区党支部累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个。
思茅区还抓实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进小区服务工作,组建由乡镇(街道)干部职工、社区班子成员组成的联动队伍,协调小区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共同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好、治理机制好、服务管理好、小区品质好、邻里关系好的“五好”小区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按照“书记领航”项目“十百千”工程要求,1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片区、小区担任网格员,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工作,推动党员干部一线锻炼、一线培养、一线服务。着眼于2021年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分析研判、全覆盖培训,17个社区“一肩挑”比例达88%,倒生根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亚玲被评为云南省“百名好支书”、全国“三八红旗手”。
此外,思茅区以“五德”为基准制定党员干部职工“八小时外”正负面清单81项,构筑起由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党员群众组成的“八小时外”监督网,并将党员“八小时外”表现作为考察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社区开展监督情况纳入基层党建检查考核内容。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让思茅区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有温情、市民更有温暖。全区上下形成了党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共同参与、同向发力的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格局。(郑海霖 思茅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