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龙潭彝族傣族乡,街道干净整洁,楼房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绿草如茵。随着中央、省、市、区关于饮水安全工程、道路改造、农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扶持、劳动技能培训、基本医疗保障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地,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他们,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以及个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向幸福小康路迈进。
钟应平:身残志坚不自弃 养着肥猪奔小康
麻栗坪村的村民钟应平患有先天性四肢残疾,但他身残志坚。2015年,他创办了一个的家庭生猪养殖场,当时规模也不大,他边养猪边摸索边总结经验。在养猪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思茅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14000元,村委会支持石棉瓦100片。凭借着夫妻俩的不懈努力,如今,他的养殖场达到了600平方米,种母猪有19头、种公猪4头。钟应平说:“今年已出栏仔猪已达到120头,预计年底共出栏仔猪200头以上,毛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而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有人劝过他怕搞不得吃,也有人反对他投资,但是他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既然目标已定,我就一定要去实现”。如今,他的产业越做越大,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李争华:一家三口齐上阵 “秘制”卤鸭奔小康
走进小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安置点李争华家,宽敞的院子收拾得整整齐齐。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争华的儿子李凯遇见了一位重庆师傅,李争华一家便开始专心跟着师傅学习“油酥卤鸭”技术,同时兼学习了卤肉、卤鸡脚、凉拌菜制作技术。2018年,一家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每天凌晨4:00,妻子开始着手准备凉拌菜、儿子负责“油酥卤鸭”制作,李争华则做好“小助手”,为妻子和儿子准备原料。待天亮后,妻子和儿子到市场或附近村寨售卖,李争华则主要在家里继续准备第二天需要的食材。一家人忙忙碌碌到午夜12:00才休息。2019年,李争华的创业之路越来越顺利,为方便更好的售卖烤鸭、凉菜,他添置了一辆6万元左右的货车,2019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992.08元,实现了稳定脱贫。李争华说:“就目前而言,虽然很苦很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别人都睡了还不能睡,但还是很有奔头的,心里很充实。选择的这个创业项目成本不高、收入也可观,我相信不用几年就会实现这个梦想的”。
王红成:有房有家有收入 信心满满奔小康
与此同时,于2013年底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龙潭村的村民王红成也因为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实现了脱贫致富。2014年以来,通过产业资金扶持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王红成家种植咖啡,收入逐年提高;同时,建档立卡医疗保障政策的实施,较高比例的医疗报销额度减轻了父亲的病情支出压力。2016年,因危房改造政策,他家新建了一间两层的A级住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全家人满满地幸福感。王红成感慨地说“现在的日子是我们以前都不敢想的,房子盖起来了,道路也通畅了,收入也增加了,就连就医都有政策保障了,我觉得我们现在过的日子就是小康的日子”。如今,王红成已成家并育有一子,可以预见,通过一家人不懈地努力,幸福、红火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前方!
每一个老百姓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幸福小康路上大步迈进,源自内心的喜悦温暖了整个冬天。(李建红 李婷)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