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普洱学院:加强内涵建设 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时间:2020-11-03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佚名

滇西南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老挝留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普洱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其办学特色、教学成果等,多次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争相报道。在“媒体走进普洱学院”大型媒体采风活动中,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成文章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国际交流等方面,介绍了普洱学院取得成绩。

人才培养不遗余力

普洱学院前身是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8年,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升本8年来,普洱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能交流”的应用型人才。

成文章介绍,学院现有14个二级学院,42个本科专业;园林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建设专业,历史学、美术学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校42年来,向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专业人才,其中普洱市在职在编教师中普洱学院毕业生有3772人(含322名中小学领导),占普洱教师总数的15.45%,成为滇西南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截至今年10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0750人,其中本科生8139人。学校升本至今共培养7015名本科毕业生,近3年大学生应征入伍超额完成88人。2013级学生李金莲被推选为十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15级学生邓茜入选教育部100名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录;6名学生当选“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结合国家、省和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普洱学院在地方特色生物产业、民族文化和国际化办学科研方面成果突出。

成文章介绍,目前,学院建有教育部老挝国别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地厅级科研平台10个、智库平台3个;建立省级创新团队2个,地厅级科研团队16个。升本以来,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68项,科研经费总量6500余万元;发表学术科研论文1000余篇(SCI、CSSCI、ISTP、EI等收录205篇),出版著作142部,授权专利38项。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应用性研究和成果转化,对普洱市全境土壤、水质、植物、外源农艺物进行系统检测,为普洱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在此基础上,学院还积极推进转型发展。2014年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同年被列为首批省级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9年获批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落实校企合作,与普洱市辖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央民族大学、京东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有15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作为成员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普洱学院转型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服务地方义不容辞

一直以来,普洱学院肩负着脱贫攻坚的责任与使命。成文章介绍,自2015年定点帮扶镇沅县按板镇联盟村,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员50人,投入扶贫资金738万元,招录挂钩扶贫点学生29名,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挂钩点顺利脱贫摘帽,扶贫工作连续3年省级考评为好。3年内面向社会完成办公自动化、咖啡、农民版画、茶艺等职业技能培训2722人次,其中培训农民796名。

与此同时,学院还发挥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等智库作用,与普洱市联合举办4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协助普洱市获批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1亿元)、思茅区“一县一业”产业发展项目(9000万元)等重大项目,助推3.76万农户每人取得年可支配收人1.60万元,带动农民每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5亿元,带动产业综合产值77.88亿元。

以科技力量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普洱学院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活动。截至目前,普洱学院共有注册志愿者10695。学生无偿献血量达91.50万毫升,占普洱市的三分之一。

国际交流蜚声海外

近年来,普洱学院以推进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为抓手,成立东盟学院,获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在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分别成立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完善了国际化办学的组织体系。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截至目前,共派送730名学生出国学习,累计招收561名留学生,老挝留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面向老挝举办2期公务员技能培训,培训48人次。每年定期举办泰北地区汉语演讲比赛、澜湄教育合作论坛等国际交流项目,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中学校位居500多所高校的50位左右,居云南省第2位。

“‘十四五’是学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普洱学院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严谨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勇担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成文章说。(李明)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