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簸箕弦舞:奔放古朴的彝族舞蹈

时间:2020-11-02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李捷 李纹秀 杨成福

史料记载,彝族簸箕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起源于1606年个旧市贾沙陡岩村,是彝族祖先从劳动(围猎)的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而形成的舞蹈艺术。簸箕弦彝语的意思为大家欢乐在一起跳。2017年,个旧市《簸箕弦舞》被命名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贾沙陡岩村全景)

簸箕弦的动作是比较原始单调的,是原始围猎劳动过程的生活再现,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少,艺术发展缓慢,因而形成了陡岩簸箕弦稚拙古朴的审美特征。

相传簸箕弦最早是由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互表爱意而形成,舞蹈的传承主要靠长辈的言传身教,年轻人耳濡目染,代代相传,无特定的传人和编创。现为自然沿袭,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群众性。

(彝族民间传统舞蹈簸箕弦传承人张自文)

(舞蹈簸箕弦使用的各种民间乐器)

簸箕弦共十二套(主要套路),舞蹈队形大多以圆形为主,队形如簸箕,中间燃起篝火,人数不限。舞蹈时由一男一女面对面站立,围成大圆圈,男的弹起三弦,女的舞蹈,动作统一。舞蹈动作以拍手跳步展现,动律明晰、优美,在田间、在广场、在山角、路边和地角沟边的村民们都可随时而舞,并肩而歌,喝酒欢庆,祈求农业丰收、人畜平安,表达情感。

(舞蹈簸箕弦的小乐队)

(排练舞蹈簸箕弦)

(传承人传授舞蹈簸箕弦)

簸箕弦乐器以四弦为主,配有小三弦、树叶、小京胡等。旋律起伏跌宕,昂扬优美,舞蹈动作奔放古朴、造型优美,节奏有张有弛,动作幅度时大时小,粗旷、深沉,自然而豪放。

(树叶演奏)

舞蹈时的服饰为生活中的服装,女性服饰色彩艳丽,全部为手工制作。陡岩村彝族女性服饰彝语叫尼苏米小线,意为女人的衣服,色彩艳丽,以红色为主调,蓝、绿、黑色混杂,式样、装饰独特,穿起来美观大方,为贾沙地区所独有。

如今流行在彝族地区的簸箕弦虽残存不多,但也是彝族人民主要的娱乐形式和文化遗产,是彝族人民生息、劳动和社交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现在的簸箕弦正在萌发新的朝气,不再受过去习俗的限制,有的山寨在白天、在晒场也跳,有的还把簸箕弦搬上了舞台。

(在田间跳起了簸箕弦)

平时,村里的男女老少聚集到广场围成圆圈共舞,不受年龄、人数限制,没有禁忌,随时都可以跳,场面壮观,规模庞大。当地民众对簸箕弦舞非常喜爱,它是当地村民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是全民性的舞蹈,也是彝族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当地主要的文艺娱乐活动。(文/李捷 李纹秀 图/杨成福)

(陡岩村火把节演出舞蹈簸箕弦)

(责任编辑:七彩云南远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