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流芳》如吃了一次别样的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大餐”“《流芳》是一部令人震撼,有很高艺术水准,有可看性的主旋律作品”。10月25日、26日,红河州歌舞团携刚结束昆明首演的舞剧《流芳》登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现场观众好评如潮,吸引光明日报、新华社、文汇报、中国网等30余家媒体进行报道。这是红河州歌舞团近五年创作的三部大型剧目中,第二部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公演的舞剧。
(开演前主创团队接受媒体采访 周星余摄)
(观众入场,等待演出开始 周星余摄)
在25日的演出结束后,还举行了《流芳》专家研讨会。会议评价《流芳》是一部地域特色浓郁,叙事与抒情、视觉与听觉融合很好,舞蹈编创有艺术追求,演员表演富有激情,走心动人的一部舞剧。与会专家还纷纷慷慨建言,提出了一些能帮助剧目完善提升有益意见和建议。后续主创团队将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对剧目进行进一步精品化完善提升。
(舞剧《流芳》上海公演专家研讨会现场 周星余摄)
据了解,舞剧《流芳》由红河州委宣传部、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出品,是红河州歌舞团创作的“追梦三部曲”的第三部,是与舞剧《诺玛阿美》和音乐剧《爱如星火》一脉相承,反映云南少数民族追寻美好生活梦想的精品剧目。如果说《诺玛阿美》是千年之前哈尼先民为追寻美好家园的古老战歌,《爱如星火》是现代彝族阿细人守望家园的执着抗争,那么《流芳》就是对当代拉祜族(苦聪人)对美好生活奋力拼搏的温情书写。古往今来,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寻和努力奋斗不曾变过,这是红河州歌舞团意图通过“追梦三部曲”传递的社会价值观。在2020年脱贫攻坚决胜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节点应时而生,《流芳》以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一次独具特色的现实题材舞台艺术的创作实践。
(舞剧《流芳》剧照 朱敬江摄)
《流芳》不是对拉祜族(苦聪人)脱贫故事的琐碎展示,更不是事无巨细的冗长记录。创作者懂得,人的出生不能选择,贫困亦不是个人的选择,受地缘、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深陷在蒙昧和贫困的泥沼,但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从未被淹没,整个剧是带着温情和关怀去叙述,可以看到剧中作为边地直过、特困、特少数民族的拉祜族(苦聪人)在绝境中亦不曾放弃过为改变生活努力,善良坚韧的拉祜族苦聪妇女始终是坚韧劳作的形象。在扶贫干部刘亭亭到来时,她们胆小羞涩却不吝用山花表达对她的欢迎,表达对新生的渴望。看似叛逆颓废的青年扎莫,亦是贫困地区一部份“追梦人”的缩影,他渴望让母亲过上幸福生活,极力通过自己的方式谋求,但他没有可倚仗的事业和心智,只能制贩假酒谋生,却让自己迷惘在酒精中无法自拔,无法挣脱贫与愚的牢笼,直到刘亭亭带来文明的光,从扶志和扶智开始,帮助他们抛弃陋习、学习文化、发展产业,在刘亭亭引领下,扎莫和村民们努力与从前的生存方式告别,通过不懈的奋斗,开创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舞剧《流芳》剧照 朱敬江摄)
(舞剧《流芳》剧照 朱敬江摄)
《流芳》的创作者对人物的期待是传递一种精神而非诉说一个故事的结局,无疑扶贫干部刘亭亭是剧中第一号人物形象。创作者在剧目有限的体量和时长中,巧妙采用平行蒙太奇的双线叙事手法,一条通过与丈夫感情线来展现刘亭亭生活和自我的一面,一条通过驻村工作的线展现她工作身份的一面,同时还多次运用了人物独白的舞段来展现人物内心矛盾冲突。
通过系列的立体解剖,让观众明白在家国理想面前,扶贫干部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同我们一样面临着事业、家庭和个人的难题和困惑,刘亭亭的人物形象被拉回到了普通人中间,所以观众对她更多了一些感同身受,也更加明白,扶贫干部这种超越自我的奉献精神分量有多重,人性的光辉和信仰的力量有多美。(马晓妍)
(舞剧《流芳》剧照 朱敬江摄)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