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昆明市五华区:以“强措施”改善“软环境”成就“硬实力”

时间:2020-10-14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杨雯 张丽君

政务服务改进一小步,便民惠民迈出一大步。如何在优化政务服务举措上推陈出新,全力构建更规范、更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政务平台服务功能,打造人民满意政府窗口品牌?

近日,昆明市五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刘靖华介绍,昆明市五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通过组建一支队伍,为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全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等三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营商环境 做企业的贴心人

营商环境就是软环境,环境好了才有吸引力,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刘靖华表示,五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统筹做好全区营商环境优化建设,通过建队伍,积极发挥“五华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勤学习,对标先进,学习“一门式一网式”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真整改,以“一网四中心”工作为统领,以推进“一窗”“一站”服务模式为工作目标,分类推进五华区综合窗口标准化建设;严考核,制定考核办法,真正做到人人重视营商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率先全市首家运用标准化系统建立了综合受理窗口、全省首家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一窗受理、9月1日实现五华科技产业园区的企业不出园区可以办理所有事项,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刘靖华说。

昆明市组织开展的4次营商环境第三方测评中五华两次进入红榜。刘靖华提到,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促进了五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五华成为全省第二个GTP超千亿元县区,2018年跻身“中国百强区”行列,2019年进入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50强,位列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县榜首。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上半年五华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排名全市第一。

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 建群众满意的政务中心

“政务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从群众的视觉出发就是需要方便、快捷,地方好找、事情好办。”刘靖华介绍,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全力推进“一门、一窗、一网”改革,解决了群众排队难、办事难、办事繁的问题。

目前,五华区实现了788个事项进驻政务中心办理,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同时五华区第一批实现83个事项可在街道受理、57个事项标社区可以受理,全面实现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

此外,五华区推出免费EMS快递服务、免费刻章服务和免费复印、打印等服务。为满足群众错峰办事和不间断服务的需求,自2019年8月开始,推出政务“中午不打烊”的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五华模式 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刘靖华看来,“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解决当前政务服务堵点和痛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是发展的趋势。

五华区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全力推进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截至目前,31家区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已100%接入云南省政务服务网上大厅。

谈及互联网时代政务服务模式,刘靖华介绍说,五华区围绕“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全流程”的要求,疫情期间,在翠湖公园建成了全省第一个设在公园内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专区,整合了涉及公安、住建、环保、水务、农业等25个部门的207项政务服务事项,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审批“不见面”、服务“不打烊”、事项“就近办”的一项新举措。

组建“投资项目政务联络官” “企业跑”变“政府替”

“投资项目政务联络官”队伍是五华区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全流程免费的“帮办代办”服务,把项目审批变“企业跑”为“政府替”。

刘靖华介绍,“投资项目政务联络官”对企业投资项目提前介入,重点企业投资项目依据项目计划开工时间实行量身定制“审批流程图”,倒排“时间表”,解决项目审批难、繁、慢等问题,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打造五华有温度的审批服务环境。

目前,政务服务联络官对接服务企业32家,涉及服务事项97项,指导企业完成审批事项办件200余项,代办帮办117件,充分发挥了政务联络官服务于审批过程中的“代办员”“润滑剂”和“信息源”的作用。(杨雯 张丽君)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