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有家又有业” 大理云龙贫困群众迎来幸福生活

时间:2020-10-14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马琛

“我觉得生活比之前好多了,工作方便,收入高了,还能照顾孩子。我的孩子4岁,没搬过来之前,幼儿园在检槽乡,要走10多公里才能到,只能住校,孩子就一直没有上学,现在也能读幼儿园了。”10月12日,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福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5岁的陆美说着自己生活的变化。

陆美是今年过年前从检槽乡大工厂村搬过来的,以前就在家里做做农活,种种玉米、大白豆等农作物,一年的收入在1万多元左右。她说:“之前没有做过缝纫相关的工作,来到新居在工厂培训10天以后开始工作,到现在快两个月了,上个月领了1500元工资。现在,孩子就在安置点的幼儿园读书,每天早上送到学校,下午接到厂里等自己半个小时,就可以下班带着孩子回家了,因为住在工厂旁边,几分钟就可以走到,生活很方便。”

云龙县永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服装厂的员工每个月都有1400元的工资保底,保底之后采用计件工资模式,一个月一结算,目前员工一个月最高的工资可以达到3000多元。

“为了强化就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我们聚焦群众后续发展问题,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的要求,同步制定产业发展和就业计划,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岗位和具体家庭。”诺邓镇人大主席、诺邓镇福堂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志坚介绍,社区利用安置点安置房一层开设商店、家具店、理发店、药店、手工业加工等便民服务点(店)6个,解决搬迁群众就业13人;建档立卡搬迁户自主创业19户就业40人;引进永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云龙县永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扶贫车间2个,解决就业44人;实施“点亮福堂春风行动”,解决就业206人;流转土地91亩,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党建+村集体经济+企业+贫困户”经营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安排公益岗位369户369人。目前,福堂社区搬迁群众户户有人就业,户户有稳定收入,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真正实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建档立卡户吴胜光,今年50岁,家里有4口人。他说:“搬来8个月了,因为住的高,刚开始的一两个月不是很习惯,住久了现在很习惯了,这里比老家好。”

吴胜光在服装厂扶贫车间已经工作了近5个月,每个月工资大概在2000元左右,完成的件数多的时候可以拿到3000元。他的妻子现在是一名保洁员,这是一个公益岗位,一个月收入1350元。他的大儿子在老家干农活,小儿子外出务工。

“以前一家人种庄稼,收入看天气,天气好的时候收入在1万多元左右,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赚到4到5千元左右。现在一家4口人都有了工作,今年大概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以上,翻了5倍。”吴胜光说。

据悉,自2016年以来,云龙县累计投入8.9亿元完成24个安置点1614户、603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其中建档立卡户1213户4637人,同步搬迁户401户1395人,截止今年1月20日,已全面实现搬迁入住。

为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提升生活质量。云龙县在县城福堂搬迁点成立福堂社区、在功果桥旧州安置点成立崇沧社区,同时成立社区党总支部,福堂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漕涧仁德、民建红旗坝等搬迁点纳入村党总支部,一共成立9个党支部,推行建立“党建+社区管理”的党建统领社区管理模式,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健全社区功能。

此外,在每个安置点设立服务中心,落实专门管理人员,形成了“社区(安置点)—楼栋—单元—户”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一个自治组织、订好一套管理公约、配强一名中心户长、确定一名家长的“四个一”管理模式,确保搬迁点、社区平安稳定和谐。

云龙县发改局局长张建雄介绍,为妥善安置搬迁群众子女就学。按照就近入学、分学段安置原则,在新增安置点附近的中心完小和初级中学安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54人。新建县城福堂安置点幼儿园1所,可容纳幼儿89人就学。同时,按照搬迁人口规模和距离已有医院的远近,在县城福堂点规划配套建设240平方米的卫生室1个,其余安置点依托安置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保障医疗服务。

同时,抓实搬迁户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以稳定的收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云龙县引导搬迁贫困劳动力积极外出务工,并有计划地协调对接省内外大型用工企业,转移就业479人;想方设法开发小区管理岗位、创业服务岗位、扶贫车间利用、就近推荐就业等多种形式开发福堂安置点扶贫特岗劳动岗位202人,保障“出不去、不能去”的困难人员就业。

此外,引进企业、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联户合作经营,强化“双绑”机制,提供劳动就业岗位就业务工985人。同时,以河道管理员、护林员、乡村清洁员为重点,做到公益性岗位到户全覆盖,安排公益性岗位663人。并针对1289人的特殊人群给予享受低保政策、对102户390人残疾人给予兜底扶持,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马琛)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