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之一,为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主动作为、创新机制、精准发力,于2016年4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通过聚焦“三力”全面织就健康扶贫保障网,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扶贫路子。
强化配置激动力,大力支持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为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要与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不相匹配问题,区级职能部门积极联动,科学合理配备人员编制,协同高效整合资源,全面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求。按照服务人口数量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置,确保乡镇(街道)卫生院编制数只增不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有效保障传染病救治、疾病预防控制、急救等工作,核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编制3名,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事业编制7名。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办法,实现医疗卫生系统“有空即补”。2020年共提供60名事业编制用于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人才引用35名,公开招聘7名,专项招聘18名。2020年1至8月,共办理卫生健康系统用编通知8份,安置免费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5名。
创新机制增活力,全面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聚焦让贫困群众“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四个目标,通过设立扶贫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措施和政策,实现了全区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建档贫困人口个人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均平均达到90%,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采取“1+1+1+N”模式,即:1名区级医院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乡村医生、N项优质服务,组成225支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户做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按照搬迁人口数量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8个乡镇卫生院和148个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搭建平台聚合力,积极建立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机制
实施东川区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项目建设,建立远程会诊中心,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区级4家医院、8家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开启了“基层检查、区级诊断、疑难病例申请北京会诊”的智慧分级诊疗模式。2016年5月以来,东川先后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市普陀区签订了对口医疗帮扶协议,积极主动引入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提升区级公立医院诊疗水平,让贫困人口大病患者不出东川就可以免费享受到来自北京、上海专家及市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桂圆 东川区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