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提起蜂蜜或蜜蜂,人们总会把目光投向丁氏蜂业。自公司入驻西盟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成了西盟“蜂迷”们的焦点。活泼开朗的80后女孩丁畅也成了西盟“山林百花蜜”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小蜜蜂”的西盟情结
丁畅是云南丁氏蜂业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小在蜂场里长大的她,是丁氏蜂业的第三代养蜂行家,蜜蜂是她儿时的玩伴,也是她如今的事业伙伴,发展养蜂事业是她的甜蜜梦想。
作为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丁畅对自己的甜蜜事业满怀信心,她用新的理念和思路规划着丁氏蜂业的发展蓝图。其中打造高品质的全产业链环节,一直是丁氏蜂业经营事业的立基点,传承着这份使命,丁畅一直在寻求更加优质的蜜源基地,致力于打造更加高效安全的生产环节。从蜂种选育开始着手,在养殖环节,选用中华蜂,该蜂种以体积小,适应性强,病害少的特性,一直是丁氏蜂业生产优质蜜源的核心关键。由于中华蜂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苛刻,且平均产量较低,需要丰富的蜜源作为支撑,几年间,丁畅几乎跑遍了云南的各地,“寻寻觅觅”就为了找到适合中华蜂繁养的地方。一次机缘巧合的考察,丁畅走进西盟,广袤的原始森林让她为之震撼,高山峡谷地带的气候更是赋予了西盟全年14摄氏度的平均气温,这不正是中华蜂最适宜生存的地方吗?
“将养殖基地建设在生态最优质的原始森林中,采集山林百花蜜,实现产业收益,同时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这是我们丁氏蜂业的目标。”自从入驻西盟以来,丁畅坚定了西盟的自然资源一定能成为非常优质稳定的原材料的供应基地的信念,她认为把企业社会扶贫的责任和自身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这份甜蜜事业的期盼中,丁畅开启了她在西盟的“养蜂之旅”。
2018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引荐下,云南丁氏蜂业工贸有限公司与西盟县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了相关协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在西盟落地开花,丁畅的“甜蜜事业”也就此翻开了西盟新篇章。
经过深入的调研,蜜蜂标准化养殖技术在当地还属于空白,这就意味着企业将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横在丁畅发展初期的道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让大家愿意一起干,尽管困难重重,但西盟自然资源禀赋让丁畅执着坚守心中的信念:只要打造出一流的产品,所有投入都是值得的。
转变观念需要过程,和群众打交道更需要“高情商”。为了争取村民们的支持和信任,白天丁畅与技术员往山里跑,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调查养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同时查看蜂场的管理情况,对技术服务进行监督;晚上就和工作队员走村串寨到农户家里走访,与村民们沟通交流。谈起蜂种、习性特点、繁养技术等,透过专业的理念,细致的讲解,村民渐渐接受了这个养蜂姑娘,加之年轻爱笑的小丁总没有架子、容易亲近,真诚又和气,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大家都很喜欢她。
“企业发展、群众增收,让每一个小的社会单元都发展稳定,是我们的责任,作为龙头企业,我们更加责无旁贷。我希望通过公司的努力,让西盟老百姓的收入有所提高,当地的脱贫事业也越好越好。”丁畅说到。
近年来,蜜蜂养殖成了西盟县重点培育的脱贫产业之一,传统的“土蜂”养殖也正向规模化、科学化的“中蜂”养殖转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西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中华蜂养殖基地。
“小蜜蜂”的扶贫之路
“春风百花场,来往无虚日。”丁畅就像一只辛勤忙碌的小蜜蜂,长年累月穿梭在村村寨寨的中华蜂养殖基地。查看蜂群的日常管理情况,对技术员的监督工作差缺补漏,和养殖户交流产业发展的愿景,帮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养殖信心,是日常巡查基地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丁畅和丁氏蜂业的带动下,西盟的“小蜂箱”摇身一变成了脱贫攻坚战场上运作有序的“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还能照顾家庭,解决了村民外出务工成本高、家里的孩子教育难的问题。村民在传统农业生产劳动之余增加了务工机会,还使得一批贫困群众掌握了养蜂技术,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底气。
撒下科学养蜂知识的种子,让蜂农“富头脑”。2019年5月20日,西盟启动了中蜂养殖培训,理论加实践的培训,一对一操作培训在勐梭镇班母村中蜂养殖繁育基地已经持续了40多天,尽管夏季酷热难奈,来自各乡镇100多名“蜂迷”们却学得兴致正酣。“90”后的拉祜小伙扎海说:“这次培训后我学会了开箱检查,收捕蜂群,人工育王,人工分蜂,补喂蜜蜂,合并蜂群,异地搬蜂等知识,学好这些技术后,回去发展我喜欢的养蜂事业。”手拿蜜蜂培训结业证书的扎海喜悦的说。参训学员岩川仕说:“来到蜂场我学会很多东西,从最基本的学认蜂,再到开箱检查,最后到核心的人工育王,分蜂合并这些大部分我都已经学会了,回去养蜂很有信心。”
“小蜜蜂”的致富之路
“养蜂有技”才能“致富有路”,丁畅总想着在西盟培养一批踏实能干的养蜂能手,让老百姓多一门技术多一份收入。由于村里能养蜂,会养蜂的老年人不在少数,想要把他们都带动起来,还要解决语言不通的难关。掌握技术的技术员们,不懂佤语,培训交流有困难,培养一批能讲佤族,会说汉话的年轻人,成了产业发展的关键。培养在蜂场务工的佤族小伙子们当讲师的念头,在丁畅心中萌芽,双语教学,一定可以把技术广泛推开。
岩枪是西盟县勐卡镇莫美村二组的90后小伙,他和中科镇的佤族小伙岩松,拉祜族的小伙扎主都是丁氏蜂业培养的技术讲解员,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年他们进村入户引导培训,也同技术员一起做来蜂场的接受培训学员的助教。有了这些掌握技术的人,养蜂事业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据了解,丁氏蜂业在合同期内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派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讲师,开展蜂农饲养、疫病、管理等技术培训,每年受训700人次,力争做到每个村集体(合作社)至少有2名以上的农户熟练掌握中华蜂养殖技能,实现从托管养殖到独立发展的转变。
西盟县与丁氏蜂业在探索“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培训、订单收购”的方式合作养蜂,按照“托管式生产、孵化式培训、要素式分配、精品式打造”的思路,开启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之路,破解了贫困户无力自主经营的困局,获得一技之长,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为西盟县脱贫出列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2018年农户获取丁氏蜂业订单收入158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虽然受疫情防控影响,蜜蜂拉不进各乡镇养殖点,但花期较好,养殖点较去年增加了22个,受益群众5000多户1.5万人,预计蜂蜜产量比去年同期翻一翻。预计到2021年,西盟县将养殖蜜蜂7万群,带动建档立卡户9259户3.1万人,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谈起蜜蜂,丁畅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她用真诚,用付出编织着自己的“甜蜜梦想”,希望有一天,西盟能成为中华蜂活框繁养的技术高地,为全国的养蜂扶贫模式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小蜜蜂”的未来之路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如何才能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打通基地到市场的渠道,必须依靠西盟生态优势作为强有力支撑。通过网络将西盟优质生态打包展示给消费者,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是打造一流品牌的最佳路径。于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直播电商模式,成为了丁畅决心打造山林百花蜜品牌的主战场。
2019年4月,西盟养蜂人的视频直播间正式上线,透过展示养蜂人的工作场景与乡野生活,迅速吸引了一批粉丝的关注。乘胜追击,西盟蜜益农公司注册上线了头条小店,以垂直电商的模式,销售彩蜜坊牌山林百花蜜。今年3月26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副县长孙海军化身主播,通过西瓜视频平台向百万网友推荐西盟的天然蜂蜜产品。“西盟是全国最大的中华蜂繁养基地,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的产品,未来我们更加有信心了。对接好市场,群众跟着政府和企业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的底气也就更足了。”丁畅说。直播活动销售产品3.9万件,销售总额237.4万元。直播销售,帮助西盟将优质的农产品顺利从“线下”走到“线上”,既是西盟县推进电商销售的一个“小高潮”,更是全面推荐西盟城市品牌的一次展示会。目前,丁畅正在筹备企业的抖音号,快手号,准备将像岩枪一样的“蜂迷”们打造成本地“网红主播”进行直播带货,把西盟的绿色有机产品向外推广。(汤保凤)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