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培训1.7万人 昆明市盘龙区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0-09-08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李明

为扩大就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日前,昆明市盘龙区政府启动“云中职等你、盘龙有位来”2020年盘龙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季活动,线上线下为求职创业者“送”培训、“送”见习、“送”岗位、“送”政策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这份“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的福利。

网上求职 靠谱便捷

疫情之下,无形中增加了求职者找工作的难度,小张就是其中一个。“之前找了很长时间都没合适的,多亏盘龙人社微信公众号,从搜索岗位到投简历,从面试到入职,只用了10多天就搞定了。”小张说,她入职的是盘龙区一家明星企业,主营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应用与采集制作等。

从7月初入职,小张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份人力资源的工作。她说,从盘龙人社微信公众号找到工作感觉比较靠谱,尤其对比其他招聘平台,盘龙人社提供了更多有针对性的岗位,而且所推选的企业基本都在盘龙区城区内,能够真正帮到有意愿来盘龙区发展的求职者。

除了让见习、求职者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开展服务季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单位的用工压力。

“原本担心受疫情影响,招聘效果不佳,好在盘龙区服务季活动宣传力度很大,目前来看招聘效果达到了预期。”延安医院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延安医院是昆明市级见习基地,8月初在盘龙就业服务季活动中发布招聘70名见习护理人员的消息后,吸引了300多名医学生来报名,现阶段正在审核报名人员的资料,计划9月初组织考试。经过3至12个月的见习,只要考核通过基本都能留用。比如上一批99名见习护理人员,留用了88人。

学习新技能 拓宽新路子

在这次举行的培训班中,彭师傅和同事一起参加了盲人保健按摩提升班,通过5天的专业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按摩技术。彭师傅说,受到疫情影响很多生意都不好做,听说盘龙区有免费培训班,他和店里一位盲人按摩师傅就赶紧联系了报名,本想着免费的培训班,师资可能不太好,没想到还是省中医院的专家来讲课。5天的课程受益匪浅,彭师傅希望下半年生意能好些。

吸引1.7万人报名培训 800多人找到工作

在2020年盘龙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季中,盘龙区相关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等组建“盘龙区带岗帮帮团”,通过6场直播将培训、见习、就业、创业四大版块串联;同时,特别制作“盘龙人才号”H5等,在线上线下全覆盖推介政府严选近260余家企业10000个岗位,21家见习基地1200余个见习岗位,以及580个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种,全面营造了盘龙区优质营商环境和浓厚就业创业氛围。

活动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吸引17000人报名参加培训,共开设网络直播、茶艺师、育婴师、电商营运管理等341个技能培训班;盘龙区青年见习基地新增见习生240人,目前累计在岗见习758人;200多家招聘企业面试了2084人,809人找到就业岗位,有21个创业项目到园区咨询入园相关政策。

全面运用“互联网+” 解决“最先”“最后”一公里问题

“服务季活动影响力大、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是今年盘龙区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受到广大招聘企业、求职创业者的欢迎。”盘龙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盘龙区通过积极落实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千方百计挖掘就业潜能,确保了全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数据显示,全区共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3788个,新增城镇就业20918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177人,帮助487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03人,转移就业收入4637.29万元;此外,打通“技能提升+免买单”的技能提升培训通道,累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55期3.58万人次,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3174万元,其中组织失业人员培训60个班,培训2741人。

接下来,盘龙区人社局将重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全面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人社服务暖心行动”,业务关联事项“打包办”、服务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解决公共就业服务“第一公里”和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此外,还将积极发掘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就业新潜力,鼓励和帮助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方式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回流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解决部分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不能满足技术升级、结构调整的需要的矛盾,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劳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失业,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李明)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